Unbending Notes

博客写作原则(36)社区与博客都是网络传播

sz1961sy 发表于 2007/4/1 16:20: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愚人节趣事多]
        本来不想在这个西方“愚人节”写太多东西,以免让人误以为是“愚人节”色彩内容。
        不过,这几天看了太多有趣东西,忍不住还是写点看法。

        [顺风互联网的工具属性论]
        第一件有趣事是拜读BSP本行业创立最多理论的Blogger,顺风博友发表于 2007年03月27日 23:42 在“博联社”上《顺风观点(第5期):驳“互联网社区论”,谈互联网的工具属性》一文,文中讲:
        “互联网最终根本不会成为一个社区,甚至连虚拟社区都不能算。现在在论坛、博客群、电子商务网站、SNS等互联网运用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些所谓的‘虚拟社区’至多只不过是让互联网成为社区工具之前很原始的热身而已。”(http://wubo.blshe.com/post/671/32971

        [周晶波留言地盘论]
        第二件有趣事是网友周晶波发表于2007年04月01日 10:54  在Donews回复本人的评论时写道:
        “少在我的字后面为你的网站拉人气,要说话就在这里说,我跑去你那网页回了个话就算客气了。
       -----要吵架就在你的地盘吵?想得忒美了,吵完后还很方便篡改或者删除我的留言是吧?
        我再是zhouMBA硕士,也比shen兽医好听,说别人之前怎么不想想自己?再说我还真没觉得我这MBA学历有啥心虚的,呵呵呵
        要论Internet技术,我还真不知道你比我强,要论Internet背景,你那背景大家都知道,牛什么?
        准备打官司?再利用我轰动一把?我不想再理你了,我对口水仗没兴趣,有本事也写篇理论分析的字来反驳,我还有兴趣看看 ”(http://home.donews.com/cgi-bin/forum.fcgi?sw=151&postid=627551

        [社区与博客都是网络传播]
        把两件看似完全不相关事情凑在一齐,不是勉强,而是想给写Blog博文的、写BBS贴的博友、网友讲一个最简单常识:社区与博客都是网络传播。
        这个看似简单的、司空见惯结论,却让写者必须有良好心态,因为网络传播有下面一些特点需要写者了解:
        第一,匿名的网络传播价值将大打折扣。
        第二,从表达行为价值上讲,从匿名向实名不是“自然”形成,而是一种责任基础促成了发表者主观愿望,否则这么多BSP上的“方舟子”、“闵大洪”博客专栏未见博主“方舟子”、“闵大洪”一一回答网友留言,根本不好说这就是“互联网2.0新思维”、这就是“web2.0”吧,它们充其量叫“专栏”。这个例子是最为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web2.0”---搬客。
        第三,internet网络信息的聚合,不论以什么方式(Telnet、FTP、BBS、Web-weblog、IM)都会形成了一个“信息社会”社区,这是internet初期APRNET时代就形成的,不是任何人今天创造一个啥新“理论”就能改变的态势。它们都以网络传播格式传播,这时的网络社区已经不是传播载体上的“工具”,而是传播平台。
        第四,网络传播是一个过程,它的价值与传播载体影响力、时间、方式有关,传播内容是网络传播价值的核心因素。
        第五,联合国WSIS(信息社会世界首脑会议)信息(http://www.un.org/chinese/events/wsis/phase2.htm)关于与ICANN 关系(http://w.org.cn/user1/4/archives/2005/62.html),代表了当今信息社会世界首脑对治理“信息社会”社区的共识,在中国关于博客实名制问题、关于CN域名的推广使用,从本质上讲,是WSIS与ICANN 关系的“中国版本”。因为“信息社会”社区的治理,从存在“信息社会”社区开始就向政策专家们提出了很多新的难题,否则难以让“信息社会”社区得到更多用户信赖。
         最后,互动的持色并不因为internet网络方式(Telnet、FTP、BBS、Web-weblog、IM)升级而有本质差别,只是方便性、传播成本方面的不同而己。同理,传播价值与内容相关性绝对值大于网络方式,后者的差别只能是从时间、速度上产生量变的不同。

        本文没有批驳谁的观点,也没有直接回周MBA硕士的问题,但是相信基本上己经把问题表达得十分清晰。

         中国Blog SP不是缺乏“理论家”,而是缺乏用清晰网络传播学基本常识、用第三方公开检测数据、至少以相关函数准确去栓释中国Blog SP群体行为、个体特征,为公众、产业界、传播界、学术界提供有说服力数理模型。这是一个艰巨的社会课题,但是相信有一天会有结论,因为这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东西。

     沈阳(sz1961sy)

      2007年4月1日愚人节 16时16分  写于北京家中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