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产业对接 打造“一带一路”旗舰项目

sz1961sy 发表于 2015/8/11 17:48: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正文

产业对接 打造“一带一路”旗舰项目

2015-08-11 17:48 来源:光明网-经济频道  我有话说
2015-08-11 17:48:09来源:光明网-经济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崔珍妮

  光明网新疆克拉玛依8月11日电(记者 沈阳)“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开启了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探索完善全球治理结构的新途径。”

产业对接 打造“一带一路”旗舰项目
 
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之“产业对接”分论坛现场图。光明网记者沈阳 摄

  巴基斯坦参议员、参议院财经委员会主席、前投资委员会主席、前财政部副部长萨利姆•曼迪瓦拉在主持8月11日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产业对接”分论坛时如上所说。

  “产业对接”分论坛作为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的重中之重,凝聚了来自能源、制造、农林牧渔、信息、通讯、服务、交通基础设施、贸易、文化、医疗、房地产、金融、纺织家居、矿产、港口等15类60余家具有较高国际合作资质的中方优势企业负责人参会,更吸引了巴方重点企业领袖前来促成项目对接与合作。

  萨利姆•曼迪瓦拉介绍,中巴两国有着全天候的传统友谊和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对华友好是巴外交政策的基石,中巴友好深入人心。巴基斯坦拥有1.97亿人口,是世界第六人口大国,2012-2013财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1368美元,市场潜力较大。由于巴基斯坦经济尚不发达,投资合作前景广阔。巴基斯坦以农业为主,工业中纺织业是最重要的行业,其次为食品加工业,近年来工程、机械、电子、汽车、化工等行业也逐步发展。在地区优惠政策方面,巴基斯坦政府鼓励外国企业到出口加工区和特殊经济区投资设厂,各工业区政策比较灵活。

  中国商务部五矿化工商会会长陈锋认为,“我们共同推动中巴产业合作,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真实体现,尽快取得早期收获,实现互利共赢,将为周边国家与中国共同发展树立典范。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价值和贡献。”

  跨越发展,推进战略合作

  分享改革发展经验,输送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加强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建设,加快交通、能源特别是信息产业等关键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推动中巴经济走廊跨越发展的理念受到中国和巴基斯坦政府部门、企业、智库、社会组织的广泛欢迎。

  “中国发展的经验与模式既能为巴基斯坦提供范例,也能为中巴产业合作带来持久红利。”作为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园区负责人的鲁巴集团主席夏•费萨尔对中巴产业合作充满期待。

  萨利姆•曼迪瓦拉参议员表示,“未来国家发展应与国民收入增长同步;物质文明建设应与社会、文化建设同步;在综合国力提升的同时,百姓生活条件应得到明显改善。巴方期待学习中国,少走弯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于跨越发展,中国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深有同感。作为一个从负债23万借钱无门的小工厂,到今天的世界五百强,特变电工是跨越发展的典范。张新董事长的自述故事在此次论坛上广为传播。其中写道:“首先要感恩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才有了我们实践和创造的平台,才有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是工业强国的梦想,才有了我们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体系,逐渐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机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伟大决策,才有了我们重大装备制造业和民族工业的振兴。”

  巴基斯坦是个电力紧缺的国家,天天都要拉闸限电。据巴媒体2013年的统计,伊斯兰堡、拉合尔、卡拉奇等大城市,每天限电时间约8小时;广大小城镇和农村,限电时间则在10小时以上。无论是在政府机构、城乡民宅,还是大型商超、企业车间,常遇停电一片黑暗,瞬间响起自备发电机声,光明始得恢复。当地官员和居民对此习以为常,自备的发电机和蜡烛随处可见。

  特变电工承建的巴基斯坦100兆瓦光伏电站是世界上******、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高质量的清洁能源示范工程,创造了人类新能源项目建设史上的奇迹,将实现年发电量超1.5亿度。运行以来,每天为旁遮普省提供50万千瓦时清洁电力,迅速高效地缓解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直接惠及巴基斯坦人民,为旁遮普省及附近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投资环境、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重大改善。

  谢里夫总理在该光伏电站竣工仪式上感慨说:“今天,我从直升机上俯瞰整个电站,简直就是一片蓝色的光伏海洋。”他说,这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友谊工程,将为巴基斯坦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将增强中巴两国能源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在“装备世界”方面,依托在绿色节能输变电领域全球领先的技术,特变电工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中国电力建设的成功经验与世界进行分享。公司已为美国、俄罗斯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绿色环保、智能科技、可靠高效的能源装备和系统集成服务。特变电工还把节能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电力建设技术和经验输送到全球各地,有效地降低了电力输送的成本,提高了能源转换利用率,降低了从事者的劳动负荷和强度,实现了电网和电源的稳定运行,造福了当地民众,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中电科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始终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电科国际与巴铁兄弟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巴基斯坦的国防工业建设、经济发展与民生工程做出贡献,向巴基斯坦输送高级技术与工业研发、生产能力。比如,2008年9月在中巴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预警与指挥系统项目,由电科国际向巴基斯坦出口ZDK型预警机,用******的科技能力提升巴基斯坦的国防能力。

  在多个国际项目中,电科国际结合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电科国际热切地期望,以科技为先导,以智慧城市为载体,为中巴人民带来更加安全、智慧、便利的生活。

  电科国际工程一部总经理宋剑平说,“中国不仅是在境外合作中开发当地的资源,更重要的是中国输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来先进的装备,培训各层次人员,促进巴基斯坦人力资源的发展。”

  电科国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2011年电科国际邀请巴基斯坦青年代表访问北京、上海两地,加深两国青年间的交流与学习;带领巴基斯坦的精英青年们访问电科国际总部,通过高科技系统与产品的展示,为巴基斯坦青年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方向。

  全面发展,开展和谐共建

  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是中国首个揭牌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由中国海尔集团与巴基斯坦鲁巴集团(Ruba)于2006年11月共同组建。

  经济区一期(即原海尔工业园,位于拉合尔西南15公里),总面积33万平米,已投资4269.7万美元,总建筑面积7.76万平米,年产家电120万台。14年3月份后建筑面积增加到8.7万平方米。 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招商,园内项目已正常运营。

  经济区建设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目前入区企业7家,年营业额约3亿美元;带动直接就业岗位约5000个,年利税约7000万美元。经济区带动周边配套企业升级,目前经济园区附近已经建立如电厂、仓储、酒店及餐饮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及企业。

  在拉合尔西北35公里处,海尔-鲁巴经济园区正在推进二期工程,定位于家电、纺织、建材、汽车、农机等产业及配套,首期规划2平方公里,投资预计达14亿元。

  作为经济园区平台上的重要,海尔集团在当地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全面发展。不仅通过战略目标、KPI体系、组织架构等全面的预算体系作为日常运营支撑,而且重点建立规范化主业务流程、合理的授权体系、高效的沟通和汇报机制、及时准确的业绩评估纠偏体系和完善的ERP系统确保高效管理。

  据海尔集团在鲁巴经济园区的负责人宋玉军介绍,中方和巴方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通过打造相对公平、公正、公开的流程体系,不断的培训和磨合,海尔打造了以市场和用户需求和目标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从2001年进入巴基斯坦,经过14年的发展,海尔已经成为巴基斯坦市场第二大家电品牌,其中家用空调产品接连6年保持市场份额第一,洗衣机市场份额第一,冰箱市场份额第二。2013年,海尔在巴基斯坦的品牌知名度达96%。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在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上表示,中方企业在国际合作中,首先要实现产品“走出去”,二是要实现资本“走出去”,三是要实现技术“走出去”,更要实现品牌“走出去”。

  作为全球领先的风电设备研发及制造企业以及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金风科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驱永磁技术,这项技术有着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运维、低电压穿越等特性,代表着全球风力发电领域最具成长前景的技术路线。即使走在科技前沿、拥有比较优势,金风科技也始终坚守诚信和质量第一,重视项目执行,严格遵守国际专利规则和当地法律法规,逐步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厄瓜多尔、埃塞俄比亚等国建设的风电场,以其可靠稳定的运行,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商业和社会效应。

  金风科技注重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截至2014年底,在国内参与制定行业标准81项(国家标准35项,发布9项;行业标准36项,发布5项;协会标准5项,发布5项;地方标准5项,发布5项),其中,公司主导制定54项(国家标准22项,行业标准23项,协会标准4项,地方标准5项),为行业整体技术能力提升,技术规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还积极参与国际风电行业标准制定,与国际能源署风能项目(IEA-WIND)、DNV-GL、IEC等国际权威组织展开技术标准领域合作,实现中国风电技术与世界标准接轨。

  驰名新疆的新疆野马集团是企业融入全面发展的典型,目前形成了跨境电商、国际工程,金融投资,文化旅游四大板块共同发展的崭新格局。

  早在2012年,野马集团就结合自身优势组建了野马国际工程团队,为客户提供商务信息、国际运输、清关、法律咨询、政府关系协调、翻译服务,项目背景调查、签证、劳务服务等多种服务。近年来,野马不断携手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合作,业务遍及交通能源、石油化工、工民建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多领域核心竞争力。

  “以文化为引领,以实业为平台,回报国家,回报社会!”新疆野马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刚在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上郑重宣告。在完成企业经营发展的同时,野马用时十年打造的文化板块已成为新疆重要的文化名片和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地标——新疆古生态园、丝绸之路文化沙龙、中国汗血马展示基地构成了野马集团富有特色的文化板块,也让野马成为连结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驿站!

  巴基斯坦是全球生态最为脆弱的国家之一。

  受南亚季风气候的影响,尤其是北部地区倚靠喜马拉雅山脉带来气流和地形影响,巴基斯坦气候更加善变和复杂。季风变异、冰川加速融化、洪水风险增加、缺水现象恶化、印度三角洲海水倒灌、海岸线侵蚀等灾害愈发明显,甚至造成水危机、粮食危机。

  中资在巴企业普遍表示,将积极为巴生态政策和行动提供资金、技术、项目支持,帮助巴方设计实现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在气候变化、清洁能源、低碳产业、现代农业、森林保护、防灾减灾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协同发展,实现成果共享

  中巴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关系历久弥新。两国人民的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

  袁建民是中巴共同发展、成果共享的一位重要见证者。他现任中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中外运长航集团新疆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曾经139次出入往返中巴两国之间,不论是巴基斯坦官方人员,还是民间友好人士,只要是在中国旅行及工作遇到各种困难时,他总是给予无私的热情帮助,深受当地人民爱戴和尊敬。

  36年前,袁建民从秀美的江南踏上中国西部最偏远的帕米尔风雪高原开始,就注定了要为国家和边疆民族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在无怨无悔的追求中,他心中的信念从不曾改变。

  袁建民总是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1996年,中巴边界巴方一侧的底河地区发生特大雪崩,几十名中国员工身处险境,情况十分危急,袁建民临危受命,带领救援人员,徒步数十公里,迅速前往出事现场。面临生命危险,他沉着果断指挥,使受困的40多名中国员工和巴方人员全部获救,给国家挽回了数百万元的损失。2002年10月,袁建民率领由39辆大型卡车组成的车队,穿过枪林弹雨突破塔利班重重封锁,将中国政府援助阿富汗难民价值1400万元人民币的救援物资及时送到了联合国难民署指定的地点。2005年11月,巴国大地震,“中国民间援助巴基斯坦救灾物资”的重任再一次落到了他的肩上,由于北部地区武装冲突,加之路况很糟,一路险情不断,袁建民率车开路把生死抛在脑后,将物资送抵目的地。

  袁建民认为个人的命运永远要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只要有益于国家,再苦再难的事业他也在所不辞。2005年,他积极倡导建设了“巴中苏斯特干港”(陆地口岸),惠及两国。一个企业在巴国主权领土上建立中国控股口岸,世所罕见,除了需要企业家的眼光,更需要有国家利益的担当。干港建成后,为中国打通了一个通往南亚、海湾和世界的能源、贸易、运输大通道。这是继中巴公路修建以来的第二座里程碑,也给中巴友谊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2011年8月14日,在巴基斯坦独立日这一天,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签署了授予袁建民“国父真纳”勋章的总统令。这是对他长期以来致力于维护中巴友好,致力于促进中巴经贸往来以及对巴基斯坦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的最高奖励。

  袁建民的奉献精神鼓舞了很多中资在巴企业。

  让巴基斯坦广大民众得到实惠,用绿色、科技、智能、环保、可靠、高效的集成理念和技术服务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是广大中资在巴企业的共同愿景。

  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方面,特变电工人有着独特的“五则”世界观。他们认为,诚则立—山的文化,捍卫诚信是立业之本;变则通—水的文化,创新求变是发展之魂;康则荣—树的文化,推崇健康是百年之梦;简则明—光的文化,欣赏简单是行事之道;和则兴—和的文化,和谐发展,同舟共济、人企合一。

  特变电工正是在这“五则”世界观指引下,努力将自身优势转化为中国企业与地区各国的务实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努力成为新时期中国与各国经贸合作的典范,为中国对外友好合作作出特变电工人应有的贡献。

  在为世界能源事业提供绿色科技、智能环保、可靠高效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特变电工不忘一个国际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项目所在地的社会公益事业中。

  在塔吉克、吉尔吉斯、埃塞俄比亚等项目所在地,特变电工捐建希望小学,在赞比亚、肯尼亚等地,公司与当地小学共建,捐建图书室,电脑室,提供桌椅、书籍、教具等基础设施,在印度出资支持失学女童重返校园,公司竭尽所能,力所能及为相关国家的孩子提供完善的学习环境,让更多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同时,公司还积极投身于当地的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的相关活动中。在塔吉克、吉尔吉斯帮助当地居民修桥建路,引进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在印度,公司为所在地捐建水力工程,改变吃水难的困境。每个项目建设中,公司把培养本地员工,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电站,电网运行经验,作为项目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举行各类培训班,提供项目现场及中国******示范项目的学习机会,帮助各国培养一支掌握现代电力运营维护的专业化团队。

  “光明的使者,传递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深情厚义”是无数个项目所在国的民众对特变电工的共同评价。“我们希望有更多特变电工这样优秀的中国企业来巴基斯坦投资合作。”

  在国际上拥有如此声望的中国企业还有很多,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1985年3月,当时的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中国农发集团的前身)派出由13艘渔船、223名船员组成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支远洋船队,毅然走出国门,从福建马尾港出发,辗转一万海里,抵达西班牙拉斯帕尔马斯海港,率先把船队向海外转移,实现了我国远洋渔业“零”的突破。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去”发展远洋渔业的领军企业,中国农发集团经过30年不懈努力,已成为我国远洋渔业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引领行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和平外交等方面,承担着特殊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农发集团先后与亚、非、南美等地区几十个发展中国家发展平等互利、灵活多样的国际渔业合作,建立起互利互补的合作格局。为所在国家创造了巨额的税收,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每年有上万人次在中国农发集团所属企业就业。特别是通过合作,促进了合作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在一些合作国家,渔业已经成为其主要的经济支柱。中国农发集团在支持和配合国家外交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通过渔业合作,促进了非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国家如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等国的关系,起到了“民间大使”的作用。

  中国农发集团的农业业务在海外显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种业业务涵盖玉米、水稻、小麦、甘蔗、马铃薯、棉花和油菜等多个品种。在对外技术合作方面,分别与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尼、印度、马来西亚、缅甸、越南等国政府及相关农业主管部门及种业伙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与沟通机制,安排了包括水稻、玉米、棉花等主要作物在内的品种试种、试验、示范、审定、注册及后续推广工作。

  中国农发集团既满足了当地的市场需求,企业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在赞比亚的农场项目,农业种植、养殖综合开发,成为当地市场粮食及农畜禽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大大缓解了当地市场的紧张状况。几内亚农场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粮食供给,深受几内亚政府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坦桑尼亚农场常年雇佣当地员工1000多人,是唯一一家在非洲投资剑麻的中资企业。许多非洲国家看到我们的农业合作项目增加了当地的粮食供给,带来了就业机会,传授了农业技术,对与我国开展农业合作充满了深切的期待。

  中国农发集团在海外突发事件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在几内亚比绍、塞拉利昂和也门等国家发生动乱和战争,我使馆人员和大量侨民被围困的关键时刻,中国农发集团多次派船参加救援抢险行动,先后转移营救人员1700多人,包括大批国际友人,挽救了大量国有资产,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尊严和形象,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

  中国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水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宗文锋正带领团队推动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开展渔业合作,这将为当地居民带来持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宗文锋董事长在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上表示,在全球化、信息化、社会化背景下,经济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发展需求日益显著。政府与企业、社会、民众之间需要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合作关系。

  与会企业代表在交流中纷纷发言。他们表示,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信息交流渠道日益丰富的今天,应及时将“互联网+”理念引入“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中,及时建立中巴信息走廊平台,这一平台组织形式完全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挖掘等技术手段实现虚拟运行,保证智库平台适应中巴经济走廊决策咨询复杂多变的特征,并及时作出灵活准确权威的决策建议,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化和信息化。

  中国商务部五矿化工商会会长陈锋表示,“一带一路”的智库建设和国际合作是共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中巴双方高端智库机构应共同搭建一个决策咨询和政策研究的共商平台,采取双轮驱动模式,双方各自牵头智库平台在其本国内独立运行,综合协调各方多层次利益诉求,定期就各方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协商,确保“一带一路”共建和共享得以实现。

  陈锋认为,通过搭建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这样一个务实合作平台,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作为国际化、双轮驱动的新型智库,正是在做这样的探索与实践。

 【相关新闻】

 

 

    《把中巴友谊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载体》

  《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今日开幕》

  《加强人文社会交流 夯实中巴合作基础》

  《发挥青年作用 助力中巴可持续发展》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