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反思速冻饺子细菌污染、僵尸肉到转基因食品安全科普

sz1961sy 发表于 2015/7/14 21:08: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普中国> 科普佳作> 正文

反思速冻饺子细菌污染、僵尸肉到转基因食品安全科普

2015-07-14 14:15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  我有话说
2015-07-14 14:15:58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作者:责任编辑:吴劲珉

  作者:沈阳

  2014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均较2012年有所上升。有人因此评论说咱们的国民不阅读,缺文化更新。7月10日,CNNIC发布《手机娱乐报告:网民平均每天“玩手机”158分钟》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98%的手机网民在过去半年内曾使用过音乐、视频、游戏、阅读等娱乐性手机应用。当前娱乐类应用已经同互联网广告、电子商务类应用共同成为移动互联网产业收入的三大核心支柱。

  上述两组数据间接告诉我们,中国民众的科学普及(科普)同普及法律知识(普法)和应急救护(生命人道救护)一样,是当前大众媒体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去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科普工作让人懂得更科学地生活、普法工作,让人明白入乡随俗的法律环境、而生命人道救护展现的是人作为生物群体的共同生存本能。

  当然,这些年来,普法工作随着司法体系的改革而有更为深入民心的体现,生命人道救护因为中国红十字会的努力、正从2007年只有人口不足1%向3%普及(当然这还不能与欧洲高达60-80%相比),而科普工作可能是我们国家国民素质最薄弱的一环,以“民以食为天”的食品安全科普为例,我们连被称为著名“科普专家”、“资深食品报道记者”和“食品专业教授”的一些观点,也让媒体同行难于接受。

  先来谈谈2011年速冻水饺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

  当时被称为著名“科普专家”在借助主流报刊专栏及微博大声喧嚣速冻水饺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这件事,对于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兽医专业人员而言不是什么太复杂的问题。然而,由于它被一位自称著名科普作家、生物学博士用放大镜放大了很多倍扩散,几乎会变成了危险性很大的食品安全公共事件。接着又有自称教转基因专业兽医系老师在微博上大谈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杀不死问题,其实都是欠缺兽医微生物学和食品卫生学、流行病学专业背景的人一知半解的误读(光明网为此写了:《光明网卫生时评:从思念水饺到进口奶粉细菌污染》和《光明网卫生时评:科普不能变科唬扼杀产业》二篇评论)。

  更让人感到苦笑不得的是,在事隔4年后,由《北京青年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联合主办的新闻客户端《食今不昧》登出了记者张艳艳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沈群教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刘秀梅合作的《“速冻饺子不裂”?因为它含着“大革命”的馅儿 》一文,再次提到一个鲜活故事:在超市里,看着饺子、包子、奶昔包这些诱人的速冻食品,正在为选一袋荠菜肉馅还是韭菜猪肉的速冻水饺纠结呢,就听有个大妈在劝阻另外一个要买冷冻食品的大爷说:“这些速冻的不健康,没营养,还听说容易有那个什么葡萄菌么!”由此可见,在速冰饺子细菌污染问题上的著名科普作家、生物学博士传播不实之词的现实大众误导至今伤害还在。

  再说说这几周被某媒体描绘为“媒体人互撕”的“僵尸肉”之争。

  这次争论的关键问题其实是几个问题,而不仅仅是“都为了公共利益,绝非媒体人互撕”。

  一是事实的客观存在。笔者是学习兽医专业而且是兽医第二代(父亲1953年兽医中专毕业,1957年在华南农学院学习时是参加猪口蹄疫第一株结晶紫疫苗研制成功的三个人之一),在广东省的食品公司、食品进出口公司、县政府财贸办公室共工作过10年之久时间,这些工作经历加上在广东生活工作了近40年的经历,知道不仅国内有“超期”冻肉存在、而进口的过期冻肉存在都早就是业内公开秘密。

  所以,笔者认为,在李总理提出对食品安全“零容忍”的今天,媒体人要接地气去尽媒体监管的责任,而不是在二、三手新闻上玩文字游戏,这不符合新闻媒体记者“走转改”精神。

  二是定义“僵尸肉”对产业的伤害问题、由此而引伸出为产业、为了公共利益代言问题,笔者袓父一辈(广东人称为“内公”和“外公”)都是华侨,很小就略通国外生活信息,做了外贸工作之后接触国外的机会更多,这15年来在网络新闻媒体工作,为了跟踪国际互联网基础(IP地址、域名)进展,夫妇自费参加了在亚太区召开的国际会议,更加体会到人家对食品安全“零容忍”的百姓行为,就是政府必须采取对违法行为“罚到你破产”的作为、百姓处处挑剔的自我保护意识、媒体为公共利益代言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有食品安全“零容忍”的氛围。没有这三个层次,听谁“互撕”都是娱乐大众,对公共利益不负责任。

  最后,再谈谈转基因食品安全这个更加让“媒体人互撕”的问题。

  有人曾问笔者,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根源在哪里?

  我的回答是:首先转基因食品的本质是在人类吃了几百甚至几千年(有相应消化酶存在)的安全食品添加了细胞“僵尸(芽孢)”加上人类未吃过的生物活性DNA片段,对人类的消化、免疫系统、生物活性DNA片段积蓄都产生风险,举个例子,我是南方人,主粮是稻米吃不惯面食,因为母亲遗传及几十年南方生活胃肠道中没有(很少)面食消化酶。

  其次,加拿大和中国的专家已经用十几年时间,证明转基因植物所植入的生物活性DNA片段可以穿透胎儿胎盘屏障(它确实够小了)、在肝炎和肝癌病人活检处发现这些转基因植物所植入的生物活性DNA片段积蓄,科学家把这些称之为微小DNA,在全球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上已经报道过,它们之间什么关系?科学家正一步步在寻找答案。

  第三是应欧盟委员会的请求,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近日发布一个公告,对转基因大肠杆菌(CGMC 3705)经微生物发酵生产而成的L-赖氨酸硫酸盐发表了科学看法。因为这个L-赖氨酸是所有动物种类所依赖的必需氨基酸。L-赖氨酸硫酸盐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行业,用来优化日粮中的氨基酸组分,改善动物的性能。

  欧洲食品安全局动物饲料添加剂和产品评审工作组(FEEDAP)的结论是,通过大肠杆菌CGMCC 3705生产的L-赖氨酸硫酸盐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不会对消费者或者环境造成威胁。而在2012年4月全球现代集约化养猪领先国家的丹麦、国家养猪研究中心(The Danish Pig Research Centre)已公布展开一项研究,目的是测定非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大豆对猪只健康的影响。研究结论会找出确认转基因大豆是否可能影响猪只胃部的健康。这个项目的研究材料正是我国大量进口用于作为食用调和油的转基因大豆饼,国家养猪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这些进口低价转基因大豆饼含有超过很多倍的生物农药农达(Round Up)。

  丹麦养猪生产中心主任尼尔-佐治-凯尔森(Niels Jorgen Kjeldsen)说:“为动物健康着想,丹麦一定要对转基因大豆对牲畜健康的不确定性相关开展研究。通过研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我们希望能得到非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大豆这两类大豆是否影响动物胃部健康的确切证据。”

  以上信息可能是咱们国家涉及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不曾公开过的国外早已公示信息。遗憾的是,长期做转基因食品安全科普的资深媒体人“可能不敢讲或者不了解。”网络上涉及严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科普内容更是成了稀有内容。这也是这些天发现金龙油的“1:1:1”优选食用调和油广告加了一句“非转配方”的原因?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