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世界环境日 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

sz1961sy 发表于 2015/6/5 17:45: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时政频道> 国内

世界环境日 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

2015-06-05 17:21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2015-06-05 17:21:43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张宁

  光明网6月5日讯(记者 沈阳)今天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全球媒体都向公众传递有关全球生态环境的信息。昨天,我国科学技术部在部里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共有一百多位来自业内专家学者、相关机构负责人和数十家新闻媒体记者参会。

世界环境日 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

科技部《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新闻发布会现场 沈阳 摄影

  一、科技部第三次向全球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

  据介绍,这是科技部第三次向全球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编制并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是国家遥感中心的一项重要常规性工作,将长期、持续地开展下去。这项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办公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司、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国际合作司等相关司局的支持。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也给予了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此外,开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一直是中国参加GEO工作部际协调机制框架下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林业局、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国防科工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从数据支撑、人才队伍、成果共享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这份报告坚持以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纲,以全球视野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和政府决策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这三年来,我国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与报告同步发布的相关数据集产品总下载量超过60万条,这是继欧盟、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自己全套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国家。这一工作充分彰显了我国遥感科技界对服务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和独特贡献。更重要的是,我国科学家通过在这一热点领域的持续研究和创新,取得了新的技术突破,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谋得了全球竞争与合作的主动性,提升了话语权,扩大了国际影响。

  二、《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四个专题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继续关注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以及热点区域,选定“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大型国际重要湿地”、“非洲土地覆盖”、“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四个专题开展监测分析。

世界环境日 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四个专题子报告 沈阳 摄影

  “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专题为上一年度选题的延续,去年发布的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专题报告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的高度关注,本年度该专题继续发挥卫星遥感技术的优势,监测了2014年度全球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四种大宗粮油作物种植状况。本年度增加了季度报告的在线发布,及时客观地反映了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和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增强了全球粮油信息透明度,对保障全球粮油贸易稳定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这个问题光明网记者在提问环节向专家问到这种观测同中科院数学所预测中心的数据模型有什么差异时,专家介绍说:农业部在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预测数据是参考7种办法,包括很准确的中科院数学所预测中心的数学模型、环境遥感监测办法的物理概念,这二种办法是相对比较准确的,所以两者常常用于互相参照。

  “大型国际重要湿地”专题为今年新增的监测内容,首次将湿地这一极具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的指标纳入年度报告,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2001年和2013年全球100处大型国际重要湿地以及中国20处国际重要湿地的状况及变化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是国际上首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对大型国际重要湿地进行监测分析,体现了中国在保护国际重要湿地方面的突出贡献,得到了湿地国际组织(Wetlands International)的高度评价。专家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认为:我国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只有约1%左右的湿地面积变化,而现在主要问题是湿地内部性质发生变化,例如由湿地变成了干燥土地等情况。

  “非洲土地覆盖”专题是第一次针对热点地区开展遥感监测,是在联合国环境署、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的辅助下、近20个非洲国家和组织的响应下,以及GEO四个联合主席国(中国、南非、欧盟及美国)通力合作下完成的结果。年度报告基于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建立了目前现势性最强的非洲土地覆盖数据库,并针对重点土地覆盖类型和重点区域的变化开展了监测,对促进中非合作、增进对非洲的进一步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环境日 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

2015-06-05 17:21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2015-06-05 17:21:43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张宁

世界环境日 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

中国编制的中国-东盟遥感区域产品图 沈阳 摄影

  “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专题是国际上首次针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开展的综合遥感监测。中国-东盟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又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枢纽。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专题报告监测了该区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综合监测的优势,对中国-东盟区域光、温、水条件与自然植被生长状况,以及森林、农田等典型植被生态系统特征进行了大尺度监测分析,并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等典型区域的森林、农田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状况等进行了分析。该报告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综合国力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国际地球观测报告

  在2012和2013年度报告工作的基础上,国家遥感中心根据科技部总体部署,密切关注国际地球观测系统的发展态势,牵头组织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国内优势科技力量,完成了2014年度报告的编制工作。编制过程中,吸收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以及相关部门的最新科研成果,除使用国外卫星遥感数据外,还充分利用了中国的气象、环境、资源等系列卫星连续观测数据,保障了年度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以徐冠华院士为组长的顾问组和以郭华东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的指导下,组织召开各类研讨、咨询和评审会30余次,涉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近400人次,确保了报告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中国作为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联合主席国之一,积极与GEO其他三个联合主席国(欧盟、美国和南非),以及GEO、联合国环境署(UNE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湿地国际(Wetlands International)等国际组织及其国际科学计划进行对接。年度报告成果及数据产品将在上述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以及东盟、非洲各国的生态环境研究和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年度报告的国际影响。

  2014年度报告和相关数据集产品已同时在中国搜索门户网站(http://www.chinaso.com )、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http://www.chinageoss.org )和国家遥感中心门户网站(http://www.nrscc.gov.cn/)发布。

  四、《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主要成果

  1、2014年全球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四种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达到27.64亿吨,同比增产1.2%,其中玉米、水稻产量基本持平,小麦和大豆产量好于上年;2014年中国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与2013年基本持平;2014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供应形势良好,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国生产形势乐观,玉米、水稻和小麦进口来源国产量小幅下降;2014~2015年度全球冬小麦长势良好,仅乌克兰以及与之相邻的俄罗斯部分地区作物长势偏差,中国冬小麦主产区作物长势好于去年和近5年平均水平,同时种植面积小幅增加,若冬小麦收获前农业气象条件正常,中国冬小麦有望增产。

  2、2001-2013年,全球100处大型国际重要湿地面积保持稳定(减少不足1%),但是欧洲罗马尼亚多瑙河三角洲、南美洲阿根廷奇基塔湖泊、亚洲伊朗乌尔米耶湖、非洲乍得境内乍得湖等部分湿地的干扰和退化现象较为严重;受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001-2013年国际重要湿地内的各种湿地类型呈现了明显的年际间转化特征;近年来,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受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面临更高的压力和威胁。

世界环境日 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

中国编制的全球遥感产品图 沈阳 摄影

  3、非洲土地覆盖中面积占比****的裸地、灌丛、草地和森林四种土地覆盖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1.78%、26.56%、18.42%和13.74%;尼日利亚的农田面积****,但人均农田面积低于非洲平均水平;刚果民主共和国(金)的森林面积****,位于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区,但存在砍伐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的现象;埃塞俄比亚、苏丹、安哥拉、南非、乍得等畜牧业大国,拥有较多的灌丛及草地;2000-2014年期间,埃及尼罗河流域农田面积净增加11.19%,维多利亚湖周边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以城市为主的人造地表覆盖面积增加了143.97%,草原植被在萨赫勒地带大多数地区呈现增长趋势。

  4、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空间分异显著,东盟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光、温、水条件优越,光温生产潜力很高;该区域内生态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差异大,文莱和马来西亚属于人均生态资源丰富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生态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经济发展水平低但人均生态资源丰富。该区域内森林资源丰富,总生物量近400亿吨,中国、印度尼西亚森林生物量分别占区域总量的41.0%和34.8%,森林年固碳能力近20亿吨,森林砍伐和森林火灾对森林固碳能力有显著影响;澜沧江径流量占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总量的11.1%,老挝、泰国和柬埔寨产流量占整个流域的58.0%,洞里萨湖调洪作用显著;中国-东盟区域农业生产强度总体较高,大部分耕地种植比例大于95%,泰国、柬埔寨、越南和缅甸为主要粮食出口国。

  五、《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助力“一带一路”

  据介绍,科技部将继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全球视野推进《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在国内,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实施,贯彻科技体制改革精神,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借助中国GEO部际协调机制和国家遥感中心“小核心、大网络”的业务部体系,对更多的全球生态环境因子进行持续监测与数据发布,进一步加大我国气象、海洋、资源、环境、测绘等卫星数据的综合应用,并将此项工作与相关科技计划紧密结合,协同创新;国际上,将借助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合作平台和中国作为GEO联合主席国的有利条件,推进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加强对现有遥感数据产品的国际验证,进一步扩大该工作的国际影响和应用,让更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