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中国红十字运动中平凡的先锋者(4)救人不留名的海口好的哥

sz1961sy 发表于 2014/12/2 10:21: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时政频道> 国内

中国红十字运动中平凡的先锋者(4)救人不留名的海口好的哥

2014-12-02 09:51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2014-12-02 09:51:34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殷响

  1、中国红会地方人文关怀立法

  在中国红十字会的主要职责中有“三救”,即: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简称“应急救援”)、建立应急救护长效机制(简称“应急救护”)、提高人道救助能力(简称“人道救助”)。因而,中国红十字会近年来努力促进这项提高公民生命保护的工作。例如:

  2010年7月31日海南省人大会议通过的《海南省红十字会条例》中第十四条已明确规定“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可以在机场、港口、车站等公共场所配备符合国际标准的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备。”海南省首先将此条款写进红会条例。海南省修改通过了立法要求对危险职业和公共接触的职业,比如说教师、旅游导游、环卫工人、警察、建筑工人进行红十字会的救护培训。其中,海南医学院在海南省红十字会的指导下,2011年起率先成为********所全员进行救护培训的大学。15000名在校大学生入学后陆续接受培训,在校4年时间,全部接受完救护培训才能毕业。

  同时,作为国际旅游岛,海南医学院和海南省红十字会,在2012年率先全国建立了在全岛公共场所悬挂心脏骤停救命的仪器----英文叫AED(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 简称AED,中文译名比较多,如“自动体外除颤机” ),俗称“傻瓜救心机”。其中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放置了10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这个举措当时就被外国媒体称之为是中国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人文关怀立法。

中国红十字运动中平凡的先锋者(4)救人不留名的海口好的哥

  海口美兰机场医护人员同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医生给病人用AED施救 冯丽文 张丽萍摄影

  以上信息,是光明网记者在2013年12月21日赴海南采访琼海台风海燕到万宁1214水灾救援系列报道最后在海南医学院采访中国应急救护专家,海南医学院院长吕传柱教授时获得的信息,当时吕传柱教授对光明网记者说:

  “应急救护”是****的公民素质教育,你别光看他/她能救一个人,或者不能救,自救一个人,你别忘了它具有更深的意义:就在于人对生命的尊重,是人文精神体现。还有红十字会的“人道、博爱、奉献”这三个精神的体现的意义。

  做这一件事情费钱吗?不费钱。这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吗? 不可能。可是正是有了它,能把中国的软实力提升了!我已经觉得:这件事在海南能够做到,这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识。

  2、救人不留名的海口好的哥

  大家听了上面的介绍,以为是很空泛的应急救护专家“黄婆卖瓜---自卖自夸”,下面就是一个精彩例子:

  据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冯丽文、张丽萍两位同志(11月26日)写的《海口美兰机场成功抢救一名猝死病人》报道介绍:2014年11月25日上午9点53分,一辆出租车在国内航站楼A号门公安值班岗亭处停下,车上有一名年轻男性旅客突然意识丧失,值班民警反应及时,迅速协助家属将病人抬到地面,并开始给病人心肺复苏除颤等救治。9点57分,机场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持续进行专业救治,10点33分该男子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血压正常。10点38分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到达现场将病人转送到海口市医院进行下一步救治。

  据悉,猝死病人抢救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以内,该名男子因机场员工反映迅速,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为了保障旅客的健康与安全,2010年6月5日海口美兰机场启动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启动仪式,目前在航站楼内配有10台除颤仪,并对全体一线员工进行AED的使用知识及普及心肺复苏知识的培训。该名旅客则为AED投入使用后成功救治的第一人。

中国红十字运动中平凡的先锋者(4)救人不留名的海口好的哥

  2010年6月5日海口美兰机场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启动仪式 肖丹 摄影

  然而,海南省红十字会在事情发生后由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监控录机提供的信息却意外地发现:在美兰机场急救中心医务人员到达之前,是一位的士司机在民警配合下马上给病人实施了心肺复苏,参与当时救治病人的美兰机场急救中心医务人员、海南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主讲教师张丽萍对记者说:从监控录像看,这名的士司机做心肺复苏的动作很规范,应该是受过培训或者熟悉应急救护操作的。也就是说,真正在第一时间给病人施救的是一位救人不愿留名的士司机,他是在医务人员到达后悄然离去。监控录像仅仅显示这辆的士车的车牌号为琼A49291。

  为寻找救人不留名的的哥,海南省红十字应急救援中心文健夫主任凭着车牌号在出租车公司有关人员配合下找到了救人的哥郑师傅,才知道了事情发生的经过:

  2014年11月25日上午9时52分,海口公交新月汽车有限公司琼A49291出租车当班司机郑师傅和平常一样,从海口凤翔路接到两名男子送往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可是,当出租车行至美兰机场高架桥A门处时,郑师傅发现和自己平排而坐在副驾驶座上的男子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嘴巴张得大大的却说不出话来,正在开车的郑师傅发现这一险情后,一手握住方向盘继续开车,另一只手伸到患病男子的鼻子处试探,发现男子脸色苍白,呼吸停止。

  郑师傅曾经在工作中常遇到此类突发事件,常年耳濡目染,

  当时头脑中有两个救客人安危的想法:一是要把患病乘客送到市区医院,但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时间肯定来不及了,二是赶紧把人拉到机场医务室找医务人员的帮助抢救。于是,郑师傅加大油门又跑了20多秒,把车停到机场公安岗亭停车呼叫岗亭的警察打120救人。当时在执勤交警立即帮助郑师傅将患病男子抬到地面,又马上拨打机场急救中心和海口市120急救电话。了解一些急救知识的郑师傅立刻给病人实施了约两分钟心肺复苏术,这时机场急救中心救护人员陆续赶来继续抢救。之后就是《海口美兰机场成功抢救一名猝死病人》一文报道所介绍的情形。

2014-12-02 09:51:34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殷响

中国红十字运动中平凡的先锋者(4)救人不留名的海口好的哥  

海口美兰机场放置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肖丹 摄影

  据海口公交新月汽车有限公司办公室杜主任介绍,该公司现有出租车司机近3000人,每天要为数万名乘客服务。作为窗口行业,深知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公司曾经也为司机们开展过急救知识培训。郑师傅救人事件后,公司希望能联合省红十字会对所有司机全面进行急救知识培训,让每个司机人人都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应对工作中遇到的突发情况,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施救。

  3、 应急救护的急救“黄金时间”

  海省红十字会灾害应急救援中心主任文健夫告诉记者说:11月25日琼A49291出租车当班司机郑师傅救人成功之处,就是他掌握了急救知识,他能在病人生命最危险的急救“黄金时间”进行了约两分钟心肺复苏术施救,为后续AED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所谓急救“黄金时间”,指的是呼吸、心跳骤停后的4到6分钟。如果病人在4分钟内得到有效的救治,成活率可达60%;一旦超过4分钟,成活率将每分钟10%的速度下降,超过15分钟基本不能救活。

  [记者后记]

  从全救角度看,公民应急救护培训教育这个问题,在发达国家教育做得比较好,或者说公民生存素质教育比较高的国家的应急救护培训做得比较好,例如,在欧洲一些国家,公民的应急救护培训(SOS)普及水平占总人口的60-70%,有的已经达到80%,西方发达国家正常是50%到60%之间,而我国目前连1%的水平也没有。

  记者在这二年走基层过程,除了见到海南全省红十字会工作从立法角度促进外,公民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应当成为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在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例如,武汉市红十字会在航空、高铁领域、以及跨国企业、国内大公司等开展的培训工作,主要还是依赖于这些企业管理团队有较强的尊重生命、保护健康的意识,这说明大家都认同中国红十字会的这项工作必要性。但是从全球平均水平角度看,目前这种仅仅依靠企业管理团队自觉意识还是不够的,各地还需要加强在制度、法治层面进行合理安排,逐步提高公民应急救援知识普及率。(光明网记者 沈阳 通讯员 周瑾 文健夫 肖丹)

  【相关新闻】

  中国红十字运动中平凡的先锋者(1)善良者感动人

  中国红十字运动中平凡的先锋者(2)好人戴谦捐髓十年的故事

  中国红十字运动中平凡的先锋者(3)海南首位捐髓者的美满姻缘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