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红会首次媒体开放日---探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sz1961sy 发表于 2014/9/5 15:04: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红会首次媒体开放日---探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2014-09-05 14:36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2014-09-05 14:36:57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张璋

  [引子] 一直犹豫要不要发这篇文章,但是又有那么一丁点“正义感”促使我说一说。一些是别人说的,一些是朋友说的,一些是网友说的。有点触动,有点痛心,有点愤懑。

  这几天,总有一些话,盘旋在脑海里,9月2日晚甚至让我短暂失眠了。

  最庆幸的是,自己没有人云亦云,而选择了亲见亲悟!现在只希望,大家能多点理性,多点理解,多点务实!

红会首次媒体开放日---探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办公大楼 冯静 摄影

  这几年,关于红十字会的讨论甚嚣尘上,而9月2日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卸任,又引发了一番评议。

  恰好前几天(8月27日),俺有个机会与一干人到了红会参观并座谈。记得去之前,问一位央媒朋友,要不要也去?结果ta说,红会的事情还是离远点,不然也跟着讨骂。

  尽管如此,俺还是带着好奇心和保留意见的态度,决定去看看,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希望能得到最真实的印象。

  没想到,结果大出意料,8月27日那天从早上10点到晚上7点,我们21个人与赵白鸽、郭长江以及各个部门处室负责人、普通工作人员等,进行了一番长时间的真诚交流。最后,众人直叹各种感动和观念颠覆,原来红会是这样的啊!

  下面,用图文告诉大家我们这次“探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所见所闻:

  一、中国红会总会浅印象

  1、很朴素

  按理说,中国红会会总会应该是同网上声音一样“如雷灌耳”,事实却是连京城的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地址在哪里!

  还好,有了手机导航导到了它,到了一看才发现在一条“憋屈”的小胡同里,仅容一车通行而且是单行线,进出不太方便,出租车甚至不愿意开进去,在路口就让人下车走过去。

  红十字总会的综合办公大楼是一幢10多年前建的普通五层楼,搁在某些城市,也就是个街道办事处的规模。

  我们在它的三、四、五层转了一下,发现红十字总会的内部装修也非常简单,每个办公室门上没有做标牌,楼道和电梯里甚至没有张贴任何海报,除了低调,还感觉这绝对不是一个网上传说擅长作秀的单位。

  2、来头大

  你知道吗?全世界只有一个红十字运动,189个成员国都约定,每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红会,并且工作覆盖全国。

  红会既不是普通的慈善机构,也不是NGO(非政府组织),更不是医疗机构!它是一个人道组织,遵守国际人道法和中国红十字法。(小声地说一下:时不时有中国人在国外被绑架,还得是红会出面去谈判,嘿嘿。)

  更厉害的是,各国红会是唯一一个由国家主席担任名誉会长的社会组织!

  目前中国红十字会的名誉会长是上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会长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

  据透露,今年10月份要换届,新名誉会长嘛,按讲就是众望所归的习大大啦。( 具备一定常识的人应该都懂:那些抹黑、造谣红会的人如果不是胆子大,或者是真的无知,就是别有用心了!)

  3、人很少

  红十字会总会机关总共才有80多位正式工和40多位聘用人员(包括国际联合会协调人员),每个处室都在一个大开间里办公,基本上就三、四个人,却要承担着超级繁复的工作。

  红会首次媒体开放日——探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红十字会总会筹资处陈处长在给大家介绍自己部门工作 沈阳 摄影

  大家看一下这一间,就是红会最重要的一个部门:筹资处,陈处长和同志们开放式办公,几个人一年要负责数亿元甚至更多的款项募集及统计发放协调工作。听说某些基金几十、甚至过百人员才做这么大的一摊事,真不易呵!

  陈处长随手拿出放在办公桌面上几本厚厚的捐赠项目名录,上面清清楚楚地印刷了谁谁谁捐了多少钱,小至几十块,说这些都是完全公开的。

红会首次媒体开放日——探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捐赠项目名录 冯静 摄影

  瞧,2008年的汶川地震,就已经做到有迹可查了。“捐赠人从来没有向我们提出过异议!”

  (那些质疑的人,你要么也捐下试试看?)

  在这房间的一角还堆放着各种捐赠牌和资料,忙得都没有时间收拾。

  4、任务重

  当年,150年前,创立红十字会的目的是在战争中进行人道援助。虽然当前我们国泰民安,但是,谁敢保证哪一天会有什么事发生呢,那时大家就知道红会的好了。

  而且,这几年台风、地震、天灾不断,让中国红十字会这个组织的人半刻也没得消停过,除了抗震救灾人道行动,还组建了8类的21支救援队,要管收敛死尸、大众卫生(建厕所)、供水、心理、赈济、搜救、应急通讯等等一堆事,甚至还需要各种国际援助与合作。

红会首次媒体开放日——探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红十字会总会陶处长在给大家介绍中国救灾备灾中心分布图 沈阳 摄影

  红十字会也是唯一一个深入到基层的组织,全国共有8900个点,覆盖到乡镇社区。中国红会他们的工作任务,绝对不是哪个基金会能替代得了的活。

  二、红十字人这样说

红会首次媒体开放日——探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赵白鸽 郭长江(右)组宣部长姚立新(左)在座谈会上袒露心扉 冯静 摄影

  (摘录几句笔记本记下的座谈会内容)

  赵白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谈吐爽直):自从我来到红会,红会人真是忍辱负重,从雅安地震到鲁甸地震,红会人没有任何退缩,一直为老百姓奉献。。当你批评红会,希望你是爱他,当你支持他时,是对他的鼓励!我们有自己的追求,就是人道、博爱!其实现在我们要尽可能抚慰社会情绪,就是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郭长江(一介书生,委屈中枪):有句话我讲了快100次---既然选择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我在红会工作了10年,既然选择了红会,绝不后悔。我们不要遇到事就哀哀怨怨,要理性思考。红会是个百年老店,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组织,遇到这场劫难,是红会人不愿看到的,但如果不是这次全民关注的事件,很多事情我们不会想到,比如社会主义体制下红会的发展,以及如何与企业合作的问题?

  姚立新(资深专家、博士):红会虽然被各种造谣污蔑,但是从来都没批评过任何人;红会还是不够强大,一直埋头吭哧做事,没有太多宣传;结论:郭美美不是一个舆情事件!

红会首次媒体开放日——探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涉及中国红十字会的部分网络谣言 冯静 摄影

  他们还列举了这两年,涉及中国红十字会的部分网络谣言,并有理有据地加以驳斥。我们大家一看真的是不少都很眼熟!也是很多人一直都信以为真了!其实,这些都是完完全全的造谣啊,谁造的这么多网络谣言?目的是什么?想想都后怕:他们想干什么?!

  三、沉默的螺旋

  我们21个人,有20个人是第一次走进国红十字会总会,算是第一次可以无任何安排“深入”了红会核心部门,走了、听了、看了一圈下来,凭俺个人感觉,红会被大众热议了这么几年,很吻合一个经典的大众传播理论,就是“沉默的螺旋”!

  它的意思是说:当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

  而当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这时,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所以,今天,我选择不沉默!虽然个人的力量微薄,但是至少总要说出一点事实,如果你愿意扭转螺旋,不妨转发给更多的人看看!

  对了,是不是还会有人会问,你是不是拿了红会什么好处,这么帮人说话?是的,我承认,我吃了,也拿了:

  我们都在红会的食堂吃了一顿,位置就是在红会总会的地下室里,听说是北京机关饭堂常见的自助,标准在12元(午饭)一顿。红会总会工作人员百来个人都在此吃饭,自助餐也就几个菜。

  红会首次媒体开放日——探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关于红会历史 背景 核心业务介绍的纸质和光盘 冯静 摄影

  当然,我也拿了一批资料,关于红会历史、背景、核心业务介绍的纸质和光盘,有吃有拿,向大家坦白交代。

  问我叫什么?我的名字也不是雷锋,我只是做为一个普通公民和志愿者,说了一些我看到的,听到的。至于你们信不信,跟我没关系,只希望朋友们,相信人间自有美好!(作者:祈晴姐姐)

  四、本文的评论

  这篇微信上传播的文章,一天时间就创下了过万点击记录,本人见到的传播就有几十人,而且有很多评论让人看了也受到感染,现摘录二段与大家分享:

  很好的开始!感谢!热心令人感动,但显然,大家离真正了解红会,看清纷繁现状的本质,获得那种真正的了解,写出客观有深度反映真相的报道,还有太长路要走。要觉得手中的笔、敲击键盘的手指千金重啊,因为我们服务的媒介,影响着公众的认识。

  确实给力,这篇文章很棒,谢谢! 人道事业要有你们这样的一批志愿者,一定会再展雄风!

  [后记]

  作为“红会首次媒体开放日”的召集人,我比这批同行早了一年半的时间、而且是持续受到红会人的行为感染,所以,本人希望中国红十字运动,需要有更多的机会首先让媒体人受到感动,才能让红十字运动这个普世原则在中国更加促进我们国家、社会的人道精神发扬光大。(光明网记者 沈阳)

  [相关新闻] 让更多人成为人道事业修行者——红会首次媒体开放日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