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中国红十字救援队在鲁甸地震灾区赈济进行时(一)
中国红十字救援队在鲁甸地震灾区赈济进行时(一)
编者按
在国际红十字运动150年来的发展过程,自然灾害的人道救援分为四个阶段,即:灾难管理(Disaster Management)通常都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是灾难预防期(pre-disaster prevention),主要是灾难发生前的防范措施,如灾难性质的分析、灾难风险分析、预警系统的建构、灾难管理政策与规划、防灾教育、防灾措施等,又称“减灾”(mitigation)准备。二是灾难整备期(per-disaster preparedness),指预测灾难可能发生,而先前建立起因应灾难的各种准备,如紧急灾难应变的任务小组组成,因应灾变的作业计划与行动措施,防灾与救灾人员的组训与演练,救灾资源与器材的充实与管理等。三是灾难应变期(disaster response),包括灾难预警、救灾资源的动员、灾难现场指挥系统的建立、紧急救难行动的执行,包括财物、人员、设施的救援,并减少灾害的二次伤害。这也就是真正进入灾难救援阶段了。四是灾难重建阶段(post-disaster recovery)指灾后修复与重建,通常先让受灾地区人民生活回复到平常状态,再进一步求重建与发展。复原的工作包括危险建物的清除、基础工程建设的修建,灾民救济、灾后创伤压力的舒缓,小区生活机能的重建,住宅安置或重建等。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前阶段做得好,后阶段就省力;前一个灾难管理得好,后一个灾难就较好管理。
在灾害发生后,中国红十字救援队到达灾区后的工作主要是:灾害评估、搜救、赈济、灾后重建。以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区为例,第一周的灾害评估、搜救工作己告一段落,即尽一切可能搜救人的生命“黄金72小时”的一周时间内,现在已经开始转向第二阶段,就是以赈济和灾后恢复工作。这个阶段包括:发放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物资、大众卫生、上厕所、喝干净水,医护人员参加健康(包括心理干预)救治,社会募捐等方面的工作,光明网记者己跟踪报道了《红十字救援队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搜救日记(1-3)》,从今天开始,继续为大家编辑中国红十字救援队在鲁甸地震灾区赈济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让大家了解中国红十字救援队在鲁甸地震灾区有条不紊展开人道救援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 (光明网记者 沈阳 通讯员 赵白鸽 侯峰忠 蔡文南 杨海龙 何振鹏 刘雁平)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济家庭箱是鲁甸地震灾区最受欢迎的物资 王达 摄影
1.何振鹏等:我们在鲁甸地震灾区赈济
来自广西红十字救援队何振鹏等队员在8月9日写下了下面的工作随笔:今天我们先后请了50多个志愿者和当地12个消防官兵参加赈济工作,工作已经没有昨天(8月8日)那么累。
今天下午,我们的队员们兵分两路,其中四名男队员到昨天的安置点继续协助赶搭帐篷。人手虽然大大增加,搭建进度很快,但临近傍晚的时候下起了暴雨。为了让村民们尽快住进去帐篷,队员们冒着大雨坚持抢搭。
广西红十字救援队员在鲁甸地震灾区赈济回到营地黑色鞋子都变成黄色了 何振鹏 摄影
昨天是烈日、今日遇到暴雨,环境较为惨烈:每个人回来的时候都踩了两脚泥,黑色的鞋子都变成黄色的了... ...队员们持续工作到天黑,晚上11点才回到营地,我们煮了两锅姜糖水,希望大家明天不要感冒。
我们另外一组前往小寨乡开展灾情评估。香港红十字会高级国际及赈灾服务主任蔡穗昇、国际及赈灾服务主任陈家安,以及赈济救援队副队长韦斌、队员杨绍霞一道,走访了小寨村的两个屯。小寨屯和鹦哥嘴屯,房屋都有受损开裂或倒塌,许多村民都临时住在了帐篷里。小寨屯的刘家礼,家里的房子也开裂了,他的妻子和八个月的孩子回龙头山的娘家收花椒,不幸在地震中遇难,今天刚刚料理完后事,他如今也住在帐篷里,但问起他现在最紧迫的需求时,他却说有帐篷住就可以了,救灾物资应该给龙头山那边受灾更重的同胞,令我们非常感动,而由于帐篷数量不足,他所在的帐篷,每天晚上都有十多位村民一起挤着住呢。
中国红十字救援队在鲁甸地震灾区每天最繁重工作就是搬运物资 廖轶利 摄影
在鹦哥嘴,老房子基本都受损开裂得比较严重,甚至有的新建房屋墙还没批灰就已经开裂了。村民们最急需的还是帐篷,部分群众需要补充生活用品。
根据今天灾情评估的情况,香港红十字会明日(8月10日)将分派300个救灾家庭包给小寨村村民,重点分发给房屋受损、且之前没有收到过同类物资的群众。
中国红十字救援队在鲁甸地震灾区搭建厕所 杨海龙 摄影
2.蔡文男:给云南赈济救援队的队员们点赞
我要特别提及云南供水、大众卫生以及云南赈济救援队的中国红十字队员们:最近几天是红十字会在鲁甸地震灾区救援工作全面开展的高峰期,但由于道路时断时续,且大车很难通行,为了确保如期供水,为了确保安置点尽快搭建,为了确保厕所尽快搭建起来,云南红十字会救援队的同志们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大车不行导小车,小车不行就用人拉肩扛,付出了超乎想象的艰辛,硬是将各种大型设备运进震中地区安置点里面。
这支队伍历经汶川、玉树、彝良、芦山,一路走来,在鲁甸依然保持着坚强的战斗力。
中国红十字救援队在鲁甸地震灾区赈济每天再累也要开工作例会 廖轶利 摄影
鲁甸地震伤亡超乎预计,鲁甸救灾存在的困难也是超常的,但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红十字人,有这样一批能战斗干战斗的基层红会干部,有这样一些忘我工作,不畏艰辛的红十字志愿者,我们的队伍一步步战胜了困难,走了下来,这些人不善言辞,个中艰辛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完全知道。我为我们有这样的队伍感到自豪!
震后的云南鲁甸县龙头山镇政府就仅仅剩下门口两个水泥柱子和牌子 侯峰忠 摄影
3.宁夏救援队完成物资转运发放和安置点帐篷搭
8月9日,中国红十字(宁夏)赈济救援队赴鲁甸抗震救灾的第三天。根据总会前指安排,宁夏救援队主要完成物资转运发放和安置点帐篷搭设任务。
中国红十字(宁夏)赈济救援队在鲁甸地震灾区安置点帐篷搭 刘雁平 摄影
早上8时,宁夏救援队员转运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工作人员家庭箱840余箱。4名队员带车深入重灾区龙头山镇营盘村,一路上队员克服山路陡峭丶道路泥滑的困难,硬是将这批救灾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济家庭箱送达震中龙头山镇骡马口社回族受灾家庭 付春来 摄影
下午3时,中国红十字(宁夏)赈济救援队又接到为葫芦桥安置点搭设帐篷的任务,全体队员乘车丶徒步,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冒雨与广西赈济救援队及当地灾民搭设帐篷33顶,按期完成了前指安排的工作任务。
在返回宿营地间,宁夏救援队向总会前指郭长江副会长汇报了今天工作完成情况,郭会长对宁夏救援队的听从指挥丶踏实苦干给予充分肯定。
宁夏救援队员在鲁甸地震灾区晚上23时 摸黑返回宿营点 刘雁平 摄影
到了晚上23时,宁夏救援队员摸黑返回宿营点。想到能为灾区群众贡献力量,身体是累的,心是暖的! (宁夏救援队队长 刘雁平)
4.蔡文男:中国红十字供水系统水质优良
截至8月9日,中国红十字供水救援队已在灾区设置四个供水点,其中两个为管道直供,两个为供水车送水点。运行两天来供水救援队运转良好,而且由于水质优良,被相关部门指定要求向几个大的安置点、集中餐饮点供应饮用水。
经当地卫生检验部门检测中国红十字供水系统水质优良 廖轶利 摄影
昭通市卫生局对中国红十字供水系统输出的水质检测报告 廖轶利 摄影
供水点情况:灰街子大约四千人左右,葫芦桥大约两千人,龙泉中学两个点流动救援人员大概一千人吧。由于灾区目前大型供水设备不多,红会的供水系统提供的符合灾区生活用水目前主要供给灾民做饭、洗漱等基本生活使用管网水或其它水。
5.侯峰忠:每天都被红十字人精神所感动!
8月3日鲁甸地震发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往云南昭通市挂职市长助理的侯峰忠是光明网记者第一个联络到的灾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是他在地震发生后几小时奉命从昭通市备灾中心将第一批灾区急需救灾物资(5部车)赶赴地震震中地区龙头山镇并全力参加地震救灾工作。下面是他给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的信息:
报告会长:前线的郭长江副会长、段鸿常务副会长、孙硕鹏理事长、蔡文南、刘英、张汉中等总会、红十字基金会、云南省红十字会、昭通市红十字会、鲁甸县红十字会及来自香港、澳门、山东、湖南、广西、宁夏、青海等地的红十字同仁,还有来自北京、四川、陕西、山西、河南、江苏、浙江、上海等很多地方的蓝天救援队员他们更辛苦,应该表扬他们!
中国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应该说是仅次于武警部队的第二支救援力量 侯峰忠 摄影
中国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应该说是仅次于武警部队的第二支救援力量,这次我碰到了好几支都是自己前来、自负费用、还带着慰问物资,和部队官兵并肩作战,落水牺牲边防武警战士的打捞救有山西等好几支蓝天救援队的参与,受灾群众、参与救灾的各支部队给了蓝天救援很高的评价,我也把所有的蓝天救援队伍当成了我们的队伍给予了特别的关照,好几支队伍的宿营问题都是我们解决的,他们走的时候把所有剩下的能用的东西都留给了灾区群众,还要回去继续筹款,太感人了,这几天我每天被感动着!
6.杨海龙:致敬!云南省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志愿服务队兄弟姐妹
今天借给后方传资料的机会,给大家写几句话:
8月3日鲁甸地震灾害突然降临,600余条生命转眼消失,根据救灾需要,我于8月3日连夜色赶到了灾区,这时候备灾中心的物资接收和募捐工作也紧急启动,我们的兄弟姐妹展示非常凡的能力和超级的爱心,每天都组织了非常多的志愿者去备灾中心参与物资接收工作,加班加点到深夜,你们的工作感染了许多心灵,我在灾区太忙了、而且大脑(因高海拔而)缺氧想不出什么话来表扬你们,只想说一句:你们太棒了!
杨海龙和“切糕王子”阿迪力·买买提吐重灾区龙头山镇合影
另外,请大家一定注意安全,物资重要,你们的生命与健康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