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走近红会(7)人质人道救援 红十字能
2013年8月8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407会议室举行《中国红十字总会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既“红十字事业中的共产党员”报告会》,时间近3个小时。本人在会场做全程录相与拍照。这次会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武警总院副院长张利岩,红十字志愿者叶如陵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组织宣传部部长、党支部书记姚立新,总会联络部部长、党支部书记张明,广东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梁健,结合具体工作做主题发言。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赵白鸽作了精彩总结发言。(新闻见 http://politics.gmw.cn/2013-08/09/content_8562861.htm)
笔者听了这近3个小时的会议,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络部张明部长讲述的故事,她介绍今年6月陪同赵白鸽常务副会长去打了30年仗的阿富汗,特别是到了坎大哈,坎大哈省是塔利班武装老巢战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中国驻阿富汗国大使说,赵会长是我国第一个副部长级领导到坎大哈”,听了这个解释,再加上张明部长提供的一系统相片,其中一张是他们所乘坐的进坎大哈汽车,除了车身上有国际红十字会标志外,车顶上就挂起了国际红十字会的旗帜,“坎大哈交战双方只对国际红十字会标志汽车不开火”张明部长说。
听了这些话语,除了敬佩赵白鸽常务副会长和张明部长二位巾帼英雄的胆略外,也让自己想起了近年来留给公众印象深刻的国际红十字会在历史与现在动荡世界环境下的人道主义贡献,即人质的人道救助工作。
民间外交
例一 被称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拉贝日记》:日军全面占领南京后,并未遵守与国际委员会的约定,强行闯入安全区,劫掠财物、奸淫妇女,大肆抓捕青壮年并予杀害。拉贝等人就此多次向日本大使馆及日军当局提出抗议,要求按国际惯例对安全区予以保护,但是日军暴行并未收敛。国际委员会及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的成员,冒着生命危险,在日军对南京城长达数月的屠杀中保护了数十万中国难民的生命。《拉贝日记》 它展示的就是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文:云飞扬 http://ent.sina.com.cn/r/i/2009-03-27/07522441264.shtml )
例二 2007年7月3日在中国发行的纪录式电影《南京 Nanking》,两位导演(比尔.古登泰格 Bill Guttentag 丹.史度曼 Dan Sturman )以严正的态度对待历史,藉电影敲醒人性深处的良知。
故事讲述1937年冬天,日军大举攻入南京,肆意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廿万人成冷血日军刀下亡魂,数以万计的妇女被强暴凌辱。一班有心的西方传教士、商人及医生,献出有限的力量,保卫无辜的中国人。凭着有这班有心人留下的信件及日记,加上震撼的历史片段、证词及访问,试图在70年后还原南京大屠杀的真貌。
《南京 Nanking》它的宣传海报就是国际红十字会的红十字。
例三 用“中国人质 红十字会”在百度搜索一下,可找到相关新闻188篇(http://news.baidu.com/ns?word=%D6%D0%B9%FA%C8%CB%D6%CA+%BA%EC%CA%AE%D7%D6%BB%E1&tn=news&from=news&ie=gb2312&bs=%C8%CB%D6%CA+%BA%EC%CA%AE%D7%D6%BB%E1&sr=0&cl=2&rn=20&ct=0&prevct=no ),这些释放中国人质都是红十字会和中国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包括:
*
红会驻哥伦比亚代表透露四中国人质获释细节 |
*哥巴红十字会三方就释放人质达成协议
* 苏丹29名中国被劫人质已经获释 外交努力显成果
*
【中国人海外频繁遇袭】尼日尔中国人质获救记 |
* 尼日尔反政府武装:被绑架中国人质已交红十字会
* 在埃塞获释中国工人据称已被转交给国际红十字会
如果你是一位想走出国门去学习,工作,旅游,定居的中国人,看了近几年来这些媒体的公开报道,一定明白,在中国,还有一个叫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组织,当你在海外遇到生命受威胁时,除了驻外中国使馆可以帮助你之外,除了用资金可以解决外,国际红十字会有时就是最有力的人质人道救援机构。这是150年历史的红十字运动中,最让人崇敬的人道主义工作之一。
沈阳(sz1961sy)
14:28 2013-8-10 写于北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