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首届域名大会扫描(2)数据勾划域名经济体系轮廊

sz1961sy 发表于 2009/6/22 13:01: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域名产业报告]

    2009年6月4日举行的“中国首届域名大会”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中国域名产业报告(2009)》,报告显示我国域名相关产业规模超过42亿元,从业人数超过了10万人。《中国域名产业报告(2009)》数据显示,截至 2008 年底,我国的域名总量达到1680多万个,较2007 年增长了41%,其中CN域名注册量就达1357万,位居国家域名********,较2007年同比增长61%,基于域名的建站、虚机、邮箱等各项互联网应用发展迅猛。国内从事域名服务的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2008年域名的直接消费规模超过8.4亿元,带动建站、虚拟主机托管等信息化基础服务超过33亿元的产值。

    这是笔者从事域名服务报道10年(1999年起)见到的第二份有关“中国域名产业报告”。上一份报告是赛迪顾问公司在2001年发布的,当时的数据为: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域名的直接消费带动建站、虚拟主机托管等信息化基础服务超过10亿元的产值。

    我们暂且不去评价赛迪顾问公司或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域名产业报告》有什么大的差异,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域名产业发展迅猛,“域名经济体系”正由12年前的弱小逐渐变得壮大,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域名经济体系”是产业所需、是建立信息社会所需。而正是这一些真实的统计数据,为我们勾划出中国域名经济体系的大体轮廊。下面笔者对此作一些报告数据解读。

    [报告数据解读]

    1、域名总数

    这次《中国域名产业报告(2009)》是用截至2008年12月底CNNIC《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CN域名数据,加上VeriSign公司的全球域名注册量报告(The Domain Name Industry Brief ,Volume 6 - Issue 1 - February 2009,http://www.verisign.com/static/044518.pdf),由此得出:

    中国注册域名总数:16826198个(比2007年12月底11931277个增长41.0%),其中 CN域名13572326个(比2007年12月底9001993个增长50.8%)。

    说明一下:2009年06月04日 10:07  新浪科技 《CNNIC发布首份域名产业报告:规模超42亿元》(http://tech.sina.com.cn/i/2009-06-04/10073149208.shtml)一文提供的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域名总量达到1680多万个,较2007年增长41%,其中CN域名注册量就达1357万,位居国家域名********,较2007年同比增长61%。”似乎有一个不正确。

    中国.CN域名的每月动态注册数量总表可以从CNNIC网站下列网址中找到:http://www.cnnic.net.cn/html/Dir/2003/12/13/2020.htm

    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到CN域名从2009年2月注册数量为14082553个,这是自1997年3月以来、12年内CN域名的最高峰,之后注册数量开始缓慢减少:13843548(09年3月,比2月减少1.7%)、13594604(09年4月,比3月减少1.8%、比比2月减少3.6%)。笔者认为,有3大因素造成了这种趋势的形成:

    一是注册费成本从2007年实施的新注册一元优惠价到期后,最终用户续费及新注册价格都接近原来实施优惠价之前水平(45-150元/个.年之间),最终用户的选择又面临其他gTLD(类别域名,例如.com)甚至ccTLD(国家地区域名,例如.cc)的价格竞争,中小企业或者不了解域名专业常识用户,注册选择往往与注册服务机构、代理商的说服能力有关。

    二是投资CN域名的成本增加,风险加大,投资人在大量旧货(库存域名)未能出手之前,必然要考虑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续费的风险,投资性质的CN域名续费出现“断续”是CN域名在实施优惠价到期后的价格杠杆作用。

    三是在最终用户注册持有量比例、网站数量未大幅增加的前提下(见下面附表: 中国大陆和德国的域名发展差距数据),CN域二级交易市场又缺乏规范法规引导、纯粹注册CN域名作为投资的回报率仍然比较低,因此反过来抑制了CN域名投资欲望,造成了放弃续费与不敢再投资性注册。

        附表:          中国大陆和德国的域名发展差距
        ------------------------------------------------------------
        网民            普及率 每千人拥有域名数 每千网民拥有域名数
        中国大陆    22.6%   12.7 个                56.5个
        德国            67.0%  221.7 个              330.7个
  

    2、域名类别分布

    这次报告也公布了域名类别分布(2008年12月):包括gTLD与ccTLD域名类别分布、CN域名类别分布。

    其中:.CN 域名 13572326个 占81%,.COM 域名 2739130个 写16%,.NET 域名 419220个 占2%,.ORG 域名91913个占1%,其他域名 1609个。2001年中国的国家顶级域.CN在中国只有16%左右的份额,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06年,.CN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3.9%,但是依然落后于类别顶级域名.COM(当时占有中国域名市场的47.2%)。2007年,CNNIC启动“CN域名一元体验活动”,一举超越.COM,占据了中国域名市场的龙头地位。截至2008年7月底,中国.CN的注册量为1236.5万个,首次跃居全球所有国家顶级域名第一位,也无可非议地成了中国大陆用户认可的主流域名。

    而CN域名类别分布中,以.CN结尾的二级域名比例最高占65%,其次是.COM.CN占27%,与去年同期相比,二级域名.CN增长了约两个百分点,而.COM.CN略显下降,.net.cn占4%,.org.cn 占2%,各省市三级域名合计占2%,政府机构域名 45555个、研究机构 13438个。

    这些数据至少可以说明二个问题:

    一是中国.CN的注册量以二级域名为主(注册量从2003年3月的95531个、到2009年4月9041515个,6年净增约895万个,其中2009年2月达到最高峰9292072个,近2个月总量减少了约25万个),历经12年的.COM.CN正被逐渐冷落(注册量从1997年3月747个、到2009年4月3567706个,12年净增约357万,其中2009年2月达到最高峰3726056个,近2个月总量减少了约16万个)。
  
    二是终端用户及投资CN域名类别****.CN二级域名、次选.com.cn 三级域名。.net.cn,.org.cn,各省市三级域名资源尚未被充分使用,CNNIC及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有必要加强宣传。

    3、各省市分布

    这次报告分省数据中(不含.EDU.CN域名)我国域名的地域分布并不均衡,各类域名拥有量前8位的省市为:

    北京、广东、浙江、上海、福建、江苏、山东、四川,其中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福建拥有超过全国一半(51.1%)的域名。这些省市的互联网信息化水平也是居全国前矛的。而从我国东部占64.7%、中部占11.7%、西部占23.6%的数据分布上看:域名拥有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称、与各地的互联网信息化水平匹配。

    此外,这次福建省厦门市这个被称为“域名城”的省份仅仅排在第5位,说明中国域名产业分布格局已经在这几年发生变化,北京市作为全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老大”江湖地位不可动摇。

    4、服务机构数量

    在6月4日举行的“中国首届域名大会”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刘志江副主任介绍:国内域名代理机构数以万计,这包括机构和个人两部分。

    根据全球域名注册管理与服务体系不同,国际互联网域名体系,域名分为两类:类别(通用)顶级域名(gTLD, General Top Level Domain)和国家与地区顶级域名(ccTLD, Country Code Top Level Domain)。其中类别(通用)顶级域gTLD共有21个,可细分为基础设施类(Infrastructure)1个,组织主办类(Sponsored)13个,通用类(Generic)4个,及限制通用类(Generic-restricted)3个。国家与地区顶级域共计248个,另外还有国际化域名(IDNs)试验性顶级域11个。

    类别域名(gTLD)是由美国商务部授权ICANN作为域名管理机构,去审核域名注册管理机构(Registry,又被译为“域名注册局”)去发展域名注册服务机构(Registrar,又被译为“域名注册商”),后者再发展域名注册代理商。根据《中国域名经济(2002-2003年版)》记录,至2003年1月10日止,大中华区共有5家注册管理机构获得ICANN认证一级注册商,他们是:中国频道(国内域名:www.China-channel.com,获得认证公司域名:www.onlineNIC.com),新网(域名:www.ChinaDNS.com),杭州东方通讯股份有限公司(http://reg.eastcom.com)、万网(www.HiChina.com)、商务中国(www.Bizcn.com)。

    到2007年6月20日(美国时间)止,全世界只有20个类别(gTLD)域名,包括:.aero, .asia, .biz, .cat, .com, .coop, .edu,  .gov,  .info,  .int,  .jobs,  .mil, .mobi, .museum,  .name, .net , .org, .pro,  .tel , .travel 。从ICANN下列网址中:   http://www.icann.org/registries/listing.html ,公众可以由这20个gTLD域名“注册局”网址链接中可以找到相应域名注册商的名单。(http://w.org.cn/user1/4/archives/2007/1374.html

    2009年6月14日(中国时间)止,ICANN上述“注册局”网址链接中,也仍然只有20个类别(gTLD)域名。其中中国企业不可以全部申请这20个类别域名(gTLD),特别是 .gov, .int, .mil,这3个类别域名。

    2007年11月7日(中国时间)止,ICANN注册商中“中国”公司15家(包括:大陆公司13家、台湾地区公司1家、香港地区公司1家),另外上市公司“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从1999年开始做到2005年退出ICANN注册商(http://w.org.cn/user1/4/archives/2007/1491.html)。

    2009年6月12日(美国时间)止,ICANN注册商共有946家,其中“中国”公司20家 (http://w.org.cn/user1/4/archives/2009/2096.html),其中:香港地区公司2家,台湾地区公司1家,大陆地区公司17家。大陆地区17家分布为:北京6家,福建5家,广东3家,浙江2家,河北(上海)1家。对比2007年11月7日(http://w.org.cn/user1/4/archives/2007/1491.html)资料,ICANN注册商企业名单有下列变化:

    大中华区ICANN注册商总数增加了5家。其中8家是近20个月内新申请成功的ICANN注册商;有2家公司从名单中消失了;有1家公司的国别更改了;有2家公司名称更改了。

    在国家与地区248个顶级域名(ccTLD)域名注册商方面,正如这次《中国域名产业报告(2009)》所指出:由于很多ccTLD所属的国家或地区市场需求有限,且ccTLD的字母组合又人为解读为具有特殊的商业含义,因此有不少ccTLD被商业公司运营包装成“通用”顶级域名在全世界进行推广,并陆续进入中国市场。这些ccTLD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没有依据自2004年12月20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第30号令《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 》“第十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经信息产业部批准。”(http://www.cnnic.cn/html/Dir/2004/11/25/2592.htm)的规定、以及涉嫌欺诈性宣传,是终端用户申请及使用这些顶级域名****的业务风险。几个典型的涉嫌欺诈性宣传域名例子有:

    * .cc域名被宣传的含义是“China company(中国公司)”,实际含义是“cocos (Keeling) Islands(科科斯群岛)”
    * .in域名被宣传的含义是“INTERNET INDUSTRY(互联网产业)”,实际含义是“India (印度)”
    * .la域名被宣传的含义是“LOS ANGELS(洛杉矶)”,实际含义是“Laos(老挝)”
    * .me域名被宣传的含义是“ME(个人)”,实际含义是“Montenegro(黑山共和国)”
    * .tm域名被宣传的含义是“TRADE MARK(商标)”,实际含义是“Turkmenistan(土库曼斯坦)”
    * .tv域名被宣传的含义是“TV(电视)”,实际含义是“Tuvalu(图瓦卢)”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 》第十九条 规定“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公平、合理地为用户提供域名注册服务。”“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不得采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的手段要求用户注册域名。”,终端用户必须先了解、弄明白这些顶级域名的真正含义,在申请注册、正当使用它们为自己网站(或者邮件)服务中的技术、使用权、管理权风险。
         
    2008年3月19日《信息产业部关于调整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的公告》(http://www.cnnic.cn/html/Dir/2006/02/27/3619.htm)(信部电[2008]172号)公告了调整后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

    我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在顶级域名“CN”之外暂设“中国”、“公司”、“网络”、“政务”和“公益”等中文顶级域名。顶级域名CN之下,设置“类别域名”和“行政区域名”两类英文二级域名。设置“类别域名”分别为:AC—适用于科研机构;COM—适用于工、商故、金融等企业;EDU—适用于中国的教育机构;GOV—适用于中国的政府机构;MIL—适用于中国的国防机构;NET—适用于提供互联网络服务的机构;ORG—适用于非营利性的组织;政务-适用于党政群机关、政务部门等;公益-适用于非营利性单位。设置“行政区域名”34个,适用于我国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组织。即:我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有5个“中文域名”、7个“类别域名”、1个.cn“二级域名”、34个三级域名“行政区域名”,合计47个顶级域。

   其中,有2个域名注册管理机构(Registry):
   一个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授权管理我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有3个“中文域名”、7个“类别域名”、1个.cn“二级域名”、34个三级域名“行政区域名”,合计45个顶级域。

   另一个是中编办“中央编办机关服务局事业发展中心”(即ICANN授权注册商 Service Development Center of the Service Bureau, State Commission Office for Public Sector Reform China),负责运行管理和维护“政务”和“公益”2个中文顶级域名,但是现在好似又改名称为“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http://www.chinaorg.cn/dzzw/dzzw/2009-03/02/content_5308395.htm)。

    根据《中国域名经济(2002-2003年版)》记录,2002年12月12日前CNNIC授权的CN域名代理商共有52家,而2002年12月12日以后公布的CN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共有25家。

    到2007年6月21日(北京时间)止,全部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CN域名认证注册服务机构己有54家注册商。到2007年6月20日(美国时间)止,全世界己有81家CN域名海外注册商(说明,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其中:北美洲地区46 家、欧洲地区18 家、亚太地区14 家、中东地区3 家、CNNIC自己发展3家:即已经有84家CN域名海外注册商。到2007年6月21日(北京时间)止,全部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中文域名认证注册服务机构己有41家注册商。(http://w.org.cn/user1/4/archives/2007/1374.html

    到2007年11月26日(北京时间)止,全部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CN域名认证注册服务机构己有58家注册商(http://w.org.cn/user1/4/archives/2007/1503.html)。

    到2008年9月4日(北京时间)止,全部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CN域名认证注册服务机构有52家注册商。(http://w.org.cn/user1/4/archives/2008/1750.html)

    到2009年2月20日(北京时间)止,全部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CN域名认证注册服务机构有56家注册商。(http://w.org.cn/user1/4/archives/2009/1986.html

    到2009年6月14日(北京时间)写本文时为止,从CNNIC网站上查询全部国内CN域名认证注册服务机构共有55家,海外CN域名认证注册服务机构有11家。全部国内中文域名认证注册服务机构41家、海外中文域名认证注册服务机构2家。即至少有66家CNNIC认证域名(CN/中文)注册服务机构。它们是不包括海外总代(Getway)NeuStar公司授权的部分(http://w.org.cn/user1/4/archives/2009/2097.html)。    
       
   
    5、从业者数量

    这次发布的《中国域名产业报告(2009)》测算出2008年国内从事域名服务的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这是7年前,2001年前赛迪顾问公司在发布的数据: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增加了一倍。这个数据如何测算出来,报告没有披露。但是“超过10万人”留给我们很大的数字空间去猜测。

    据笔者了解到海外从事域名服务的公司,一般都是20人左右,达到200人的公司(包括专门从事域名服务的部门)几乎很少。而根据《中国域名经济(2002-2003年版)》记录,至2003年1月10日止,大中华区5家获得ICANN认证一级注册商国内注册管理机构(公司)当时总人数约在800人左右。而6年半后,2009年大陆地区公司17家ICANN注册商员工总数己经达到超过12000人(包括专门从事域名服务的部门),如果依此测算,《中国域名产业报告(2009)》测算出2008年国内从事域名服务的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只能说是不计算“带动建站、虚拟主机托管等信息化基础服务”的从业人员,否则这个数据被严重地低估了。

    我们用《中国域名产业报告(2009)》“2008年域名的直接消费规模超过8.4亿元”,如果是由“超过10万人”从业人员创造的价值,人均产值是8400元,每月700元。

    以10万人一年注册CN域名(份额占80.7%)每个CN域名1元计算,即新增CN域名总量将达到7.308亿个。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笔者认为这次发布的《中国域名产业报告(2009)》测算出2008年国内从事域名服务的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这个数据相当地不准确。
   
    6、相关服务产值

    这次发布的《中国域名产业报告(2009)》测算出由2008年域名的直接消费规模“带动建站、虚拟主机托管等信息化基础服务”超过33亿元的产值。这个“信息化基础服务”缺乏严谨定义。

    举一个简单例子:百度竞价排名算不算“信息化基础服务”?如果算是,而且事实上,大部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都有提供“百度竞价排名服务”,那么百度2008年财报显示,2008全年百度营业收入为31.983亿元人民币(http://www.baidu.com/news/20090219b.html),其中竞价排名收入是80%以上(即25亿元左右),以百度竞价排名给代理商一半代理折扣价计算,2008年从事百度竞价排名“信息化基础服务”的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此项收入就有约50亿元左右。

    因此,笔者认为这次发布的《中国域名产业报告(2009)》测算出2008年国内“带动建站、虚拟主机托管等信息化基础服务”相关服务产值这个数据相当地不准确。

    [小结]

    笔者从6月4日参加“中国首届域名大会”会上获得《中国域名产业报告(2009)》以来,几乎读了超过10遍。然而,相关数据却越读越糊涂。只好重新去找《中国域名产业报告(2009)》数据来源出处及自己从1999年以来收集的数据。总的来说,上面的数据已经客观地勾划域名经济体系轮廊:

    从业者众、关联服务产品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全球服务体系与中国本土技术、政策法规逐步走向完善,中国域名产业及关联服务产值正向百亿元人民帀这个级别迈进。域名经济产业体系引起了政府的正面引导与支持。

    这就是笔者用了近10天时间给大家解读《中国域名产业报告(2009)》数据背后的意义。

    沈阳
    20:30 2009-6-14 写于北京家中
    QQ:13022830
    MSN sz1961sy@hotmail.com
    家庭博客:http://w.org.cn
    域名资讯网.中国 (www.DNSNews.cn
    家庭博客网.中国(www.Bmedia.cn , www.iitv.cn)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