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东方早报》 徐州:“人肉搜索”最高罚5000

sz1961sy 发表于 2009/1/21 20:22: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网友根据视频,“人肉”出猥亵女童者为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林嘉祥 
 
 
 
  网友发帖曝南京江宁区房产局长周久耕抽天价烟
 
 
  早报记者 李克诚 吴志刚   

  “人肉搜索”自问世以来便备受争议。昨天,有媒体报道称,徐州市出台地方性法规对“人肉搜索”明确说“不”,此举立即引发诸多争议。

  有关专家担心,人为地“封杀”网民的搜索行为,可能会造成民意的堵塞,公众情绪因无法舒缓而造成民意“堰塞湖”。曾在互联网上多次实名举报徐州“一夫多妻”区委书记董锋案的举报人、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王培荣表示,若将公务人员特别是官员的“个人隐私”范围扩大化,将不利于公众对官员的监督,也将侵害到更多普通百姓的利益。

  “散布‘个人隐私’就是违法的”

  据悉,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新近通过的《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生效。这也是国内首部对“人肉搜索”作出禁止性规定的地方性法规。

  根据这一条例,“未经允许,擅自散布他人隐私,或在网上提供或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对发布者、传播者等违法行为人,最多可罚款5000元;情节严重的,半年内禁止计算机上网或停机;一些违法的单位,还可能面临吊销经营许可证或取消联网资格的处罚。”昨天,江苏一家媒体援引江苏省人大法工委有关负责人的话说,“个人隐私”就是关于个人的有关信息,如个人(尤其是女性)的年龄,个人或家庭财产及构成,收入状况,住所,任职单位的待遇等,“散布这些就是违法的。”

  条例还明确,向公众提供上网服务的网吧、宾馆等场所,应当安装国家规定的安全系统,对上网人员实行实名登记,并记录有关的上网信息,登记内容和记录备份保存时间不得少于60日,保存期间不得删除或更改。一旦违反,将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经营许可证。

  “禁‘人肉搜索’不是该条例本意”

  昨天,早报记者向江苏省、徐州市的人大、政府等相关部门索要完整版的《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被告知:现在不好提供,“过几天,我们会在网站上公示出来。”

  徐州市人大法工委有关工作人员则表示,他们“也在关注这个事件”。这位工作人员谨慎地表示,“徐州新出台的条例中并没有出现过‘人肉搜索’的字眼。有些媒体说‘徐州立法禁止人肉搜索’,这种提法是不准确的。”至于哪些地方“不准确”,该人士则不愿多作说明,并匆匆挂断电话。

  徐州市政府法制办有关人士透露说,《条例》是由徐州市公安局起草的,该条例“禁止擅自散布他人隐私,或在网上提供或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但禁止“人肉搜索”并不是该条例的本意。至于“个人隐私”如何界定,法制办没有明确表态。

  昨晚,新当选为徐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刘忠达在电话中对早报记者说,他还在北京开会,尚不清楚徐州的这部新条例。

  徐州一家招聘网站的负责人表示,根据徐州出台的这一新条例,今后他所经营的招聘网站将面临不少的挑战:以往网站会直接将求职者的照片、个人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等信息公布,供招聘方挑选,但这一做法今后有可能会被迫改变。“这些信息到底属不属于隐私?会不会遭遇恶意者的使用?招聘网站的营运模式是否要重新思考?”该负责人表示,今后在江苏徐州地区经营招聘网站前景并不明朗,遭遇诉讼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 专家说法

  官员“个人隐私”不应扩大化

  “规范‘网络暴力’出发点是好的,但‘规范’不等于‘一刀切’的全盘禁止。”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肖泽晟表示:“一刀切”式的禁止“人肉搜索”不仅缺乏上位法的依据,而且也可能影响到信息的自由流动,使公民的表达自由得不到保障。

  肖泽晟副教授表示,网络世界里,一旦有人遭到“人肉搜索”并成为受害者,他(她)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澄清”等方式,或者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如人肉搜索第一案)来对个人的权利进行救济,而没有必要通过这种立法的方式来进行,“任何网络问题不是法律都能解决的。”

  “这部地方性法规可能还面临着‘难以执行’的尴尬局面。”肖泽晟说,若外地人对徐州某个人进行“人肉搜索”,是否可以处罚他(她),如何来确定徐州地域之外的网民的确实身份,这种跨越地界的执法成本是否过大,等等。

  知名互联网观察人士、中国互联网协会BLOG研究组委员沈阳认为,从“人肉搜索第一案”(王菲诉网站案)的法院判决可以看到,目前现有法律是足够给每一个有侵权责任方判定法律责任的,因此没必要重新作出新的地方立法。

  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王培荣对早报记者称,他此前通过写信等方式实名举报徐州市泉山区原区委书记董锋,但相关部门一直没能对董锋作出处理,无奈之下,他才在国内多个网站及论坛发布董锋“一夫多妻”的证据,在网民及媒体的关注下,董锋终于遭到查处。王培荣担心,今后,他再发布类似的信息时,是否会侵害到董锋的“个人隐私”。“如果将公务人员,特别是官员的‘个人隐私’范围扩大化,将不利于公众对官员的监督,也将侵害到更多普通百姓的利益。”王培荣对早报记者说。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09-01/20/content_108363.htm)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