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与“弯曲评论”的缘份(5)有待媒体化的网站

sz1961sy 发表于 2008/12/1 19:54: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弯曲评论”网站的域名是.CN,内容以中文为主,用Google搜索有很快的检索结果及不少收录量,因为它是放在美国的服务器,因此有让Google搜索比较乐于收录的地理优势。这一点它是对中国大陆网站想做国际化传播、让Google搜索比较乐于收录的一点小启发。

    本文讲一下“弯曲评论”网站的媒体化问题。

    从本人2008年4月17日晚偶然造化浏览“弯曲评论”网站至今七个半月以来,觉得从国内媒体网站的布署还是真的存在一些差距。

    下面是(美国时间)2008年11月20日 2:04 am 本人留在“弯曲评论”网站上的一段评论,它也许是本人的一点浅见(括号是写此文时新加上):

    一个网站的编辑原则必须相对一致或者坚持,今天一个外部不同编辑意见/观点、陈(怀临)先生就附和支持,就是自我否认自己的既定原则,这会让人觉得属于小孩玩沙滩堆的心态,当然,对所有支持网站的作者与浏览者心里会造成一定影响。

    美国媒体的网站编辑标准与国内正规媒体网站标准是不太一样,高(飞)主编有兴趣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个人认为,至少有几点:

    1、此平台是一个Blog+评论,属于国内个人网站性质 “自媒体”,(依据)国内正规媒体网站标准,(公众)对它的影响力不太认可、(政府对它的内容)监管也比较少。
    2、这个平台的版权问题,以现有所见,商业化的话侵权机会很大。
    3、这个平台的主题(一级、二级)设置不对称,欠缺正式媒体的频道设置一些原则。
    4、对发表人的介绍也欠缺,不利于互动。
    5、纵容匿名捣蛋现象,会破坏和谐气氛:这是网络社区的一个大避忌 (本人2001年就参与为国内新闻网站BBS管理员培训班而写的一本教材策划与撰写,对此也算是有所了解)…
… 好了,这些拙见仅是一孔之见。(http://www.tektalk.cn/2008/07/07/%e6%9d%8e%e5%bd%a6%e5%ae%8f-%e5%8c%97%e5%a4%a7-%e6%af%95%e4%b8%9a%e5%85%b8%e7%a4%bc%ef%bc%9a%e8%a7%86%e9%87%8e%e6%9c%89%e5%a4%9a%e8%bf%9c%ef%bc%8c%e4%b8%96%e7%95%8c%e5%b0%b1%e6%9c%89%e5%a4%9a/#comment-3054)

    这里还有一点补充:

    一个媒体化的网站需要用更真实的媒体人操作行为去把内容充实,让网站因为具备公众可信赖的基本条件而内容产生影响力。从“弯曲评论”网站的联络信息,我们可以发现:此网站的主人都是隐匿在访问者可寻的视觉之外的。

    当然,由于“弯曲评论”网站是由生活在美国科技环境的互联网及IT的几位技术专家所创办,我们应该明白这里有美国科技文化、法律观点及由此而来的价值观立场,它与中国大陆的差距。不过,笔者写此文时,去翻看自已家中那堆新闻与传播书,找出一本似乎对“弯曲评论”网站几位创始人有一些参考的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国外经典教材系列”《全能记者必备(The Complete Reporter--Fundamentals of News Gathering,Writing,and Editing)》(作者:Kelly Leiter,Julian Harriss,Stanley Johnson 宋铁军译,ISBN 978-7-300-06502-1/C.1236,2005年6月第一版)一书第413页推荐施莱思的网站---www.deadline.on-line.com 为教育、研究、科学、技术类媒体记者提供了许多指南,可惜写此文时访问不了此网址,如果“弯曲评论”网站几位创始人在美国能访问此网址,相信了解一下会有一些启示。

    沈阳(网名:sz1961sy)
    2008年12月1日 6时39分写于北京家中
    QQ:13022830  
    MSN:sz1961sy@hotmail.com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