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高飞:IPv9,中国的创新,还是骗子的杰作?(三)

sz1961sy 发表于 2008/4/18 0:48: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image 二、IPv9从何而来——愚人节笑话
      笔者寻找了网络和媒体的报道,想知道IPv9的技术基础和来源是什么。在网易的《传媒频道》【11】和新华网转载的《科技日报》文章【12】,笔者找到了一些相关的消息。笔者首先假设,这些媒体对谢先生关于IPv9动机等的报道都是真实的。根据网易的报道,“谢建平研发IPv9的过程让人感到离奇。据他自己的说法,他的研究所一直是关注纳米领域的,研发IPv9渊源于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谢先生还真把自己当科学家了?纳米、星球大战的,天方夜谭吧?网易的报道中也提到:

“所以2004年6月25日,谢建平的IPv9技术一经发表,立时招来嘲讽。嘲讽来自于1994年4月1日发布在著名的RFC编号为1606的文档。在这个名为《使用IP版本9的历史观》文档中,言辞确凿的指出了IPv9的很多可取之处,曾引起业内普遍的‘轰动’。但这个文件被认为是一场恶作剧。因为其发表日期正好是愚人节,另外文件最后的结论非常搞笑:不研究历史的人,注定要重复历史。”

而同文中还提到,谢建平说:

“美国人找到我了,他给我们看了当时的文档,我们也觉得很怪,是4月1日发布的!后来我们了解,这个文档还是相当严谨的,是美国互联网标准组织ITF做的。”

      好了,看到这里笔者觉得没有必要为谢建平先生的缺乏常识与无知继续浪费更多的眼球和笔墨了。IETF的文档不假,但是这个文档出于什么目的而发布的,谢建平先生恐怕就弄不明白了,他是否认真读过,甚至能否读懂这篇搞笑的RFC都是一个问题。那么这个被谢先生拿来当依据的RFC1606是什么东西呢?它是 IETF在1994年4月1日发布的愚人节笑话。自1989年起,IETF几乎每年都要在4月1日愚人节这天发布一个或几个搞笑的RFC,看看维基百科上的搜罗吧【13】。

      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提出IPv9的RFC1606吧,这篇文章的作者的恶搞和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它说IPv9地址空间虽然大,但是可能还是不足,因为“发现了其他太阳系的智慧生命以及超光速堆栈”;要把具有IPv9地址的身体监视器注射到血液中去,而“广播风暴”会让患者的血液沸腾;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们可能训练病毒来制造纳米IPv9协议机,而成本仅仅是是一颗糖。这个RFC的英国作者还嘲讽了一下美国加州人:“在未来,每个人都要求戴着愚蠢的碟型天线,这让人们感到非常不自在,只有加州人不觉得,因为在那里这本来就是时尚。”这么一篇搞笑的RFC,会让每个懂技术的人都发出会心的微笑;懂网络的人看到“广播风暴让患者血液沸腾“这样的句子更是会开怀大笑。

      但是搞笑的RFC1606却被谢先生这样的投机者拿起当法器利用了。被谢先生这样的投机者利用,这个RFC1606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的影响,就显得特别的黑色幽默——这样一个笑话却被忽悠成了中国“重大科研项目”,获得部委的支持,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加以推广,甚至新华网还要报道,这就无法让人笑起来。无论是我国政府对自主知识产权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还是外行的记者们写了些没有专业素养的文章,总之,权威的政府部门把愚人节恶搞当真,弄成了官搞,国际上针对此进行嘲讽也好跟风也好的报道,都让中国科技界的有识之士更加觉得痛心和可悲。

三、上海通用化工研究所和谢建平的学品

      也有一些正直之士指责谢建平先生的IPv9是基本照抄IPv6的技术方案加上胡乱扩展的256位地址,以及一些俨然关于国计民生的大而无当的论述。谢建平先生到底是如何样人物,他主持的IPv9工作组又是什么机构呢?

    从谢建平先生的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的网页【3】上,我们可以找到如下的介绍:

“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是‘十进制网络专家标准工作组’和‘新一代安全可控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总体设计专家工作组’的组长单位。在所长谢建平先生的领导下,一直致力于高科技产品的超前理论研究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产品涉及信息产业、环保电池、化工、食品级防霉抗菌材料、激光、电缆、电子技术等各个领域。曾参加多项国家科技项目攻关,并多次荣获国内外各种科技发明奖项,如联合国第15届新发明银质奖,1986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美国第一届新技术、新发明工艺金奖,上海市经委科委攻关项目奖等。”

      看来谢建平先生的研究所涉猎广泛,无所不能。笔者无意质疑谢先生这个私立研究所的实力,但是对于其声称的那些奖项有点疑虑:联合国第15届新发明银质奖,是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的“杰出发明家”奖吗?而美国第一届新技术新发明工艺奖是个什么东西,笔者查遍各种资料包括互联网和图书馆也不曾听说这个奖项。谢先生如果有底气,不妨在网页上证实一下,把这些奖项的英文原名和获奖情况都公开一下。

      从更广泛的消息报道,我们可以知道,2001年9月,信息产业部在上海宣布成立“国家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由上海通用化工研究所牵头,负责全国十进制网络标准制订和推广应用。据网易的报道【11】,2004年11月18日,“新一代安全可控网络技术平台——十进制网络(基于IPv9协议和数字域名)技术标准和产品化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韩俊、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何新贵、原铁通总裁彭朋、国家广电总局数据广播中心主任杨世雄均作了发言,对IPv9做出了高度评价。北京大学、中国网通、国家广电总局数据广播中心等单位正式宣布加入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的页面【15】上,我们可以看到,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出现在电子行业标准工作组列表中,其工作组成员名单【14】包括了来自信息产业部、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方正连宇以及其他一些民营企业的成员。这份名单和之前2004年11月18日的报道有偏差,至少北大、网通和广电总局就没出现。

      笔者无意对“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进行评价,还是让我们继续看看这个工作组的组长单位吧。谢建平先生是这个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牵头单位的所长,是所谓IPv9技术的发明人。那么谢先生本人到底能否胜任这个角色?

     笔者在前面章节已经逐条批判了谢先生对IPv9的优点和IPv4/IPv6的缺点的比较和IPv9的技术方案。大概谢先生知道的网络也就是个浏览器了,而且多半是微软的IE而不是网景火狐或者苹果的safari,因为他不会。大概谢先生知道的网络应用也就是基于浏览器的那些了,上网对他而言就是用浏览器去访问页面,IP电话他也许都不知道,要不为什么数字域名专利申请浙江大学是唯一申请人?大概谢先生知道的网络协议也就是IP了,TCP/UDP/HTTP/FTP云云他都不必知道。大概谢先生以为网络体系结构就是平的,没有分层,要不他怎么会认为数字域名可以统一表示应用层的域名、第三层的IP地址乃至第二层的MAC地址?大概谢先生知道的IP地址也就是书上见过了那种点分十进制的IPv4和少量IPv6冒号十六进制表示了,因为他不知道 255.255.255.255写成FFFFFFFF是一样的,因为他不知道进制只是表达方式,因为他以为别人都象他一样无知,觉得“不用十进制统一表示的协议”就是“不能用十进制表示”,就是“不好的协议”。

    笔者的批判也许可以说明,谢先生对网络术语基本不懂,对网络体系结构一窍不通,把应用层的域名和第三层的IP协议混为一谈,穷加卖弄贻笑大方,这是“无知”。笔者也揭露了谢先生把RFC1606当成IPv9来源的笑料,甚至弄成了政府的“官搞”,把愚人节的游戏RFC当法器,谢先生是“无知且无畏“。

      如果仅仅如此,笔者认为”无知者无罪“,谢先生还只是令人同情而已。但是,谢先生不仅仅是无知,而是一个无知基础上的妄人和骗子——除了学术上不值一提,笔者也质疑谢先生的人品和学品,以及他推广IPv9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目的之下的内心动机。

      我们还是来看看事实吧。在网易的报道【11】中,谢先生说:

“1990年美国IPv6文本中,IP地址的表示方法为:FF:FF:FF……FF,总共 128位。冒号表示URI的端口号,但是在输入这个冒号的时候却时而要和URI的端口号发生冲突,所以无法解析。后来我们想出一个方法,加上一个‘[] ’……于是后来,IP地址的表示方法就变为:[FF:FF:FF……FF]。1999年,在和美国的学术交流过程中,我提出自己的“中括号解决方案”。很多人都不理解,全世界这么多人在研究都无法解析,大家困惑了10年都找不到方法,一个‘[]’就解决了——这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是我谢建平解决掉的,这点很重要。美国也采纳了我们的意见,2000年初,美国对IP地址的表述方法作出了更改。”

      我们已经从上文读到了谢先生的大胆宣言和自我吹捧:“这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是我谢建平解决掉的,这点很重要。”读者朋友们是否已经被他忽悠得热血沸腾了呢?且慢,让我们来看看事实。作为一个研究了多年IPv6以及网络协议的工作者,笔者清楚的知道事实是这样的:IETF于1998年8月对RFC 1738进行了修改,制订了RFC 2396。但是冒号在传统的URI表示中表示的是端口号,因此浏览器对于IPv6的冒号十六进制表示的128比特地址无法正确解析,返回错误信息。在国际研究界的讨论下,IETF于1999年12月重新修改了URI的格式,制订了RFC 2732,在这篇RFC中,“[”和“]”第一次被引入了URI格式表示符中,一对[ ]中可以容纳任何一个合法的IPv6地址,后面仍然可以用冒号表示端口。例如一个IPv6的网页地址在浏览器中可以写成: http://[3dff:3200:2:2:250::1]/index.html 或者 http://[3dff:3200:2:2:250::1]:80/index.html。

      笔者也曾经参与过RFC 2732制订过程中的一些讨论,跟踪了当时IETF相关工作组的一些邮件交流——笔者从来没听说过或者看到谢建平这个人的任何观点意见发表,也从来不知道引入“[”和“]”是因为谢先生的贡献。反正时间已经过去了九年,当时参与讨论的工作者们也不会去注意谢先生的这些中文发表的言论,谢先生大可以把这些贡献据为己有,无论如何吹捧自己天才睿智,这牛皮看起来都似乎牢不可破。不过笔者这里翻出RFC 2732制订的一些历史,是不是对谢先生这些言论的一记耳光?剽窃者的谎言总归是要被戳穿的。谢先生把自己的大名冠在这项成果上,也太小看了国际网络研究工作者们。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窃IPv6发明里的两个中括弧,不过是肖小的把戏,学品问题。但是谢先生比学品不端多了一点,那就是更大胆忽悠的心。推广IPv9的过程谢先生可是不折不扣的“窃国”了。如果让中国都象他一样贻笑大方,那就不是一个“无耻”可以形容的了。容笔者在下文详细分析。

 

参考文献

【1】http://en.wikipedia.org/wiki/IPv9
【2】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1/23/content_7482216.htm
【3】http://www.em777.net/
【4】中国专利CN02145133.8 IPV9/IPV4NAT路由器
【5】中国专利CN02145085.4 IPV9网站浏览器插件
【6】中国专利CN02145084.6 IPV9协议路由器
【7】伍海桑、陈茂科等,IPv6原理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年7月,ISBN 7-115-08557。
【8】http://www.em777.net/3pp.htm
【9】 中国专利CN03142149.0 用数字域名系统统一解释IP网络地址的方法及系统
【10】 中国专利CN03256388.4 用数字域名系统统一解释IP网络地址的系统
【11】http://media.163.com/04/1215/15/17LD27PD0014181U_2.html
【12】http://news.xinhuanet.com/internet/2008-01/25/content_7491534.htm
【13】http://en.wikipedia.org/wiki/April_Fools’_Day_RFC
【14】http://www.cesi.ac.cn/www/standgroup/groupmember/01.pdf
【15】http://www.cesi.ac.cn/standgroup.aspx
【16】http://www.theregister.co.uk/2004/07/06/ipv9_hype_dismissed/
【17】http://news.xinhuanet.com/internet/2008-01/23/content_7478874.htm
【18】http://www.juniper.net/company/presscenter/pr/2006/pr-061031b.html
【19】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1/123340.html

(3个评价, 平均:5 / 5)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