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新京报》耿继秋:“水”路进京 公私兼顾

sz1961sy 发表于 2007/5/14 15:38: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您的位置:新京报网 > 时尚生活 > 北京人物 > 北京客 > 正文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07-05/14/node_135.htm

 

“水”路进京 公私兼顾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5-14 10:35:08 · 来源: 新京报
 
 

      沈阳进京是因为他有过人的网上灌水本领,在北京他也如鱼得水,收获了功名和如花美眷。

  “网虫与博客文章随处张贴;喜欢论坛灌水并声称‘我是网虫我怕谁’,乐写博客随笔放言‘我是博客我怕谁’;是网友狂马笔下那种‘损人不利己的笑里藏刀哈哈儿’;是一位不懂拼音与输入法用手写板一字一字写文帖的超级网虫。”

 

       ■本期客座

  沈阳(因出生于广东揭阳,故名),笔名:sz1961sy、bj1961sy,45岁,广东省中山市人。曾先后在揭阳、中山做过临床兽医近7年,在县、镇二级政府机关工作4年,在国企外贸从事进出口业务7年,2000年在深圳“ICP中国联盟”工作。2001年1月起在北京工作定居,现为某网站博客频道副主编。

  第二大“恶人”北京更名

  作为IT论坛“十大恶人”排名第二的沈阳,他的网名“sz1961sy”更为大家所熟知。

  沈阳靠着这个在深圳起的网名和在近20个中文IT论坛担任版主的资历,才成为博库网2000年度“十大版主”之一和《互联网周刊》“108大虾”。现在来北京已近6年,沈阳有了另一个网名“bj1961sy”。

  沈阳自称,用汉王手写板写成的专著至今仍只有两部,一本是鲁迅之子周海婴的《我与鲁迅七十年》,另一本就是自己的《中国域名经济》。这个至今仍然不会输入法的人,却是国内最早一批在网上冲浪的人之一。

  2000年,千龙网开张,沈阳成了这里的“IT茶坊”中的常客。这个勤奋发帖却不要一分稿费的写手引起了千龙网总编辑的注意,这年年底便向沈阳发出邀请。“说老实话,当时我并不喜欢北京,这里的天气不好,饮食也不习惯,这样短期内就在深圳担任了这个网站华南办事处的副主任。”

  域名经济的记录者和见证人

  两年以后,沈阳在自己的文中写道:“从广东到北京工作快二年了,从一个商人变为一个天天写字的文人,那种生活感觉只有在北京才可以找到。”进京之后,除去日常工作之外,沈阳还大写博客文章,他自称是“研究、应用及推动中国博客文化及其产业化的一个网络义工”。同时开始关注网络领域的侵权事宜,于2001年组织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公益互助的“反盗稿沙龙”。

  然而,这个每有会议逢场必到,“在会场上狂拍照片,为了取到好镜头不惜摆出各种高难度的姿势”(沈阳夫人语),极能吸引人们眼球的“怪人”却也似乎并不那么知名。

  因为总会有人问:“这个人是谁啊?怎么又来了?”“沈阳啊。”“沈阳?我没问他从哪儿来啊?”———这就是沈阳给许多人包括自己的妻子留下的第一印象。

  ■北京客访谈

  以网友的名义奔赴北京

  记者:你最初对北京的印象不太好?

  沈阳:1995年国庆节那天我第一次来到北京,没想到北京的地铁竟然那么脏乱拥挤,从长安街上的地铁口出来,发现长安街不远处的道路两旁密密麻麻地分布着一些低矮的房屋,跟在香港见到的临时房屋一样,当时心里就直犯嘀咕:“这是咱们中国的首都吗?”这一次我只在北京呆了一天。

  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也先后几次来北京。2001年元月,我在国安宾馆住了三天,最激动的是平生第一次看到了下雪,但宾馆内的暖气热烘烘的,非常干燥,发现流鼻血以后,我就连忙离京赶往上海了。

  记者:什么使你做出在北京工作定居的决定?

  沈阳:其实应该首先感谢网络,如果不是和千龙网的合作关系加上他们的热情邀请,我可能不会来北京,这里天气不好,饮食也不太习惯。说老实话,刚来北京工作那会儿,北京的网络环境也远远比不上深圳,这里实行包月制上网,网速奇慢,不是经常断线,就是根本上不去。不过北京毕竟是中国的互联网信息中心,集中着一大批全国最优秀的网络人才,在这里你可以最方便地因网络的理由,结识许多不同身份、地位、角色的人,大家以“网友”的名义共聚一起。

  “土著导演”带领入戏

  记者:在北京,除工作之外,最经常去的地方是哪里?

  沈阳:呆在家里休息,或者陪太太遛弯、打羽毛球、吃自助、做盲人按摩保健、游泳泡水池。

  记者:偶尔会有那种身在异乡的漂泊感吗?

  沈阳:我的孩子就要出生了,所以从理论上讲,我已经是一个北京家庭中的一分子了。现在想回去看看很方便,不觉得与中山的家人隔得很远。

  记者:北京对你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有了哪些影响?

  沈阳:我出生于侨眷家庭,应该是承袭了家庭世代相传的一些文化因子和客居他乡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与相差14岁的太太从生活习惯、处事方式上的适应中,学习在北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融入自己的小群体当中。

  记者:娶一个北京太太应该是更便于你接纳和融入这个城市,或者更容易找到一种归宿感?

  沈阳:她是北京“土著”,带给自己的好处是处处有一个“导演”,乐于在旁边更正我的异乡人行为。这些往往是外地人进京之后觉得自己被人歧视的东西,幸好自己在不断学习、更正,因此心理上认为自己是一步步地融入北京人的生活节奏中。

  不到长城也是好汉

  记者:从居住的角度而言,与其他城市相比,觉得北京****的优势和不足在哪里?

  沈阳:人文氛围是北京最让人留恋的地方,它是中国有最多大学的城市,而且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使馆都在这里办公。这些都是国内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北京也是中国目前空气污染最严重的超大型城市,房价高昂,每月收入少于一万元的人目前别指望供楼购房,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子仍然随处可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商业服务体系尚不太完善,这是让努力打造“国际大都市”形象的北京有点尴尬的地方。

  记者:能不能给初到北京的人推荐一个最便捷的了解这座城市的路线?

  沈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一直走到故宫,再去世纪坛、建外CBD,然后去东单新华书店、中关村电脑城,再进清华北大,最后坐一下公交特8转一圈三环,坐一下1、2号线地铁,转一圈城铁,这些会给一个从未到过北京的人留下很立体的印象,这也是我太太以往带外国客人、俺近年介绍并且常常客串当导游的线路。记住俺的忠告:“不到长城也是好汉(俺就是一个)。”

  ■友好攻击

         口音易改性格难移

  ●王昱人,沈阳夫人

  他现在偶尔还会冒出广东口音,有一次去天坛,上了出租车,沈阳对司机说:“去天堂!”每次去商场买东西,他都要仔细地看价格标签,与其他商场的同种商品相互比较,似乎少了些北方男人的那种“大气”。这种经济意识其实是一件好事,我也乐得接受。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耿继秋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秦斌

http://lifestyle.thebeijingnews.com/0526/2007/05-14/021@103508.htm )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