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域名业界纵横眼(99)为用户落笔心地宽

sz1961sy 发表于 2006/12/30 0:35: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有创意的一篇.COM妙文]
        2006-12-28 拙文《域名业界纵横眼(97)CN域名在06年地震余波中安然无恙》(http://w.org.cn/user1/4/archives/2006/1200.html)写出后,引出了Donews.com论坛转出一篇“镜像”大作:《震后余波:域名枪手趁火打劫,路见不平英雄救美》(http://home.donews.com/donews/forum/1/2006-12/28/623310.html ),出处是“本文原发:域名投资者(http://hi.baidu.com/domain) ”,抄录如下:
        台湾26日发生地震,于是某CNNIC的御用枪手一时得志,跳将出来发表文章攻击COM域名,小生实在看不过去也,如法炮制一篇小文,予以坚决的还击
        {在地震遗憾中找到了价值:COM域名}
        2006年12月26日晚间台湾发生地震、引发电缆断裂,影响到全世界用户对中国互联网域名的重新认识:广大海外华人用户连不上中国政府网、新浪一直打不开, QQ无法登陆.........所有涉及CNNIC旗下域名(例如:.com.cn,.cn,.gov.cn)及把域名解析服务器放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站(如QQ),都显示出它们在全世界用户面前“无脸给”人看。因此域名投资者的winsir得以有机会反驳一些伪专家的骗术。

        相信接下来媒体会就以下话题进行猛炒。
  1、出国骨干网(全世界都连接不上中国网站,but截至目前,主流的国际网站都已经可以在国内正常访问了)
        2、网通COM镜像服务器(来得真是时候啊)
        3、.CN目前解析继续不正常(在全球区域无法访问能叫正常吗)

        第3个话题结论事实上是给COM域名做了一个很大的广告。

        {国际国别域名体系永远是两大不同类}
        回头我们再重新介绍国际国别两大域名体系,国际域名与国家及地区代码顶级域名(ccTLD)。前者如所熟知的.com、.net、.org等。后者如德国.DE、英国.UK、中国.CN等。目前只有此2大类internet顶级域名供公众注册,国际域名是以全球共13台域名根服务器(编号为从A-M)--在美国(9台)、欧洲(2台:英国和瑞典)、日本(1台)作解析(马上就会在中国新增2-3台)。每一个地球用户访问CN域名,首先(第一次)必须跑去中国6台域名根服务器中一台找到那个CN域名服务器位置,因此,一遇到中国出境骨干网物理阻断,用户电脑尽管也连接在internet上,自然就找不想访问CN域名:那些根服务器不做解析(物理上不存在通讯),谁能找到谁?!

        有人也许会反驳《财经时报》罗小卫12月23日《新一代互联网规则中美博弈升级》(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0612/23/t20061223_9852777.shtml)一文去讲“COM镜像服务器”问题。其实,本人认为从技术与政策逻辑而言,还可以对此枪手反驳的更猛烈一些:
        1、在枪手的眼里,中国只需要一个大局域网就够了,根部不需要与世界连通;
        2、表面上看,枪手为中国人民担心域名控制权和网络安全被外国公司所控制。其实,借打压国际域名(注册费已经低至每年数十元一个)在中国推广“中文.cn”域名才是****商业驱动力(注册一个相关利益集团每年可以获得100元以上的收益阿),这是公开的商业秘密。。
        3、CNNIC是.CN/中文.cn注册局,在国内的商业利益很大:目前中国至少有100万个以上的.CN/中文.CN注册量。这是一个人所共知事实。
        4、CNNIC的利益集团(含注册商)几乎每天都在发布数条.cn域名的利好消息以及打压国际域名,即便如此,目前国际域名的全球注册量已经过亿,而.cn域名还在大力宣传“注册量达到百万级”,看来注册国际域名的傻子也太多了。

        以上问题也许对于域名技术人士已经是常识,但是为何这次COM域名解析在全世界其他地方一切正常呢?这是由于COM域名是分布在全世界的13台根服务器解析的(马上会更多了),全世界的用户访问.Com域名根本不需要跑到中国来溜达一圈。这就是COM域名在2006年地震余波中安然无恙的理由。

        后记:大路不平众人踩, 枪手的文章都是由利益在里面的,有利益就不免要看主子的眼色、听主子的吩咐,写的文章也就免不了有意无意的坐井观天,建议大家跳出中国来看这个问题,一下子就能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避免上了不该上的当,受到伪专家的愚弄。

         笔者在拜读了原出处后,于06年12月29日 01:55  留言:“有创意,这才叫百家争鸣! 不过,今天太晚了,改天再热闹写一文附和一下。”
         署名“福娃”转贴者06年12月29日 08:45  回复:
         呵呵,小生不似沈阳大哥那样是专业写手。
         此类孤芳自赏的小文只是偶一为之。 (注:本句起句号均笔者所加)
         也没时间与您“争鸣” 。
         所以还请你“附和”的时候笔下留情,最好是就事论事吧。
         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为用户落笔不怕人讽刺]
        据笔者了解,在中国传媒及网络中,有三种人属于专著于域名相关的“职业”报道:第一种人叫“记者”,记录事实、传递信息,他们是有事件、人物才写。第二种人叫“编辑”,可能依据“记者”文稿、内容进行出版前整理、归纳、汇编,最后推选给特定受众,他们属于被动编写。第三种人叫“写手”,包括凭兴趣(Blogger、以免费为主)、特约(约稿有收入)、评论(自由发挥Blogger或者有收入约稿)而充实中国传媒及网络中。
        本人属于哪一类?由于从1999年开始已经为《中山日报》写域名文稿,因此“特约”角色一直都是。然而2001年1月16日以来便参与千龙新闻网(现“千龙网”)网络新闻工作,曾先后在总编室、财经频道、科博会项目组、宽带企业频道、博客频道、旅游频道、传媒频道、微笑北京项目等工作,负责项目运营及编辑、采访。因此也属于网络“编辑”、“记者”角色。不过,本人写域名的文章尽管多达几百万字却几乎无人付给稿酬,都是Blog式传播。因此,在很多人眼里,本人却又不似那些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枪手”:用牛角尖的话说“不收钱的更加让人害怕!”
        其实,本人写了这么多年域名经济问题,有一个很朴素出发点:我是为用户落笔,不怕人讽刺!
        写3721时,是如此。写CNNIC时,也是如此。
        写.CN时,是如此。写.COM时,也是如此。
        写DNS时,是如此。写IDNs时,也是如此。
        写IPv4/v6时,是如此。写中国IPv9时,也是如此。
        下面举一些浓缩性真实故事:
         * 也许当有人(往往是注册商与投资商)还在一边责问他人不用.COM,属于不懂使用“国际域名”时,本人却在如实地告诉公众:所有域名都是“国际域名”。前面那些人肯定很不高兴,因为俺讲了实话。即使本人并没有故意却打烂他们的饭碗,但是他们心里确实很有压力。
        * 当3721说“网络实名”是“取代域名”时,俺第一个在媒体公开说它是“地址栏搜索引擎”。周鸿炜先生曾经为俺的说法大动肝火,须知那时的周鸿炜正用《百度的“第五度”》给李彦宏的搜索引擎念咒语...。当然,一年后3721是以“地址栏搜索引擎”冠免弹簧地售给雅虎公司了。周先生早己忘却了曾经的肝火,而俺的结论其实也又不是为他卖3721下笔,俺只是尽了一个媒体从业者告知公众真实声音的责任。
        * 当一位安徽网友拿域名 HC3600.com 随意解析指向alibaba.com 而引发:“慧聪将因域名纠纷起诉阿里巴巴”事件并且真的起诉被受理后。本人以自已的事件跟踪及同时与慧聪(及其PR公司)、阿里巴巴PR、安徽网友沟通,写了4篇文贴,让事件平息下去。整个过程,本人贴了约2小时手机打安徽长途话费,而慧聪(及其PR公司)、阿里巴巴PR没有一个人那怕是一声感激也没有:也许我的文章让他们这些人向公司申请的那一大笔公关危机费用、由于本人4篇文贴而作废正“愤恨在心”!
       * 当2001年大家在遇到中美海底电缆被拖船拖断时,中国专家们已经向政府提出必须建立中国.CN域名根服务器,而且把IPv4与v6两个网的.CN域名根服务器互为兼容,经过了几年努力终于形成了在出口Internet电缆断开时仍然能够保证中国大陆.CN域名访问正常,部分重要.COM域名也能不受影响的水平。中国.CN域名根服务器数据更新时间事实上已经实现每5分钟更新一次的效率,这是********个国家达到如此高水平的国家,然而却仍然有人对本人如实告诉大家:“CN域名确实好”时愤愤不平(见本文开头)。这其实与本人怎么写无关系,与这些人的商业出发点有关系。
        * 一些人动不动搬弄“爱国主义”来让大家忍受狭隘“国际主义”,以“国家利益”为名行“小众利益”之实,这中间有“中文.COM”与“中文.cn”的IDNs近8年未平息战火,也有中国IPv9与全球IPv4、v6之间的交织不清事实。这些过程,笔者以一个旁观者角度,写了数十文几十万字专访、介绍、评论,并没有给他们谁是谁非下结论,却给不少于30位投资者在“下赌注”前留下了“悬崖勒马”,请注意:这些人几乎都是匿名与本人(IM)联络、事后就消息在网络中的“网友”。
       ... ... 再举例下去,还有很多。本人太太Francy是在CNNIC工作,且从1999年起已经从事.COM注册、.CN审核工作。有时她听了本人聊起自已又帮了别人避免浪费投资而高兴时,会冷不丁问一句:“你得到什么好处了?”
       这时,我会回答她:“啥也没有。但是心里很高兴!”
       确实,今天我们的社会在提倡科技兴国,自已一支写不断的电子笔能够让大家一齐共享全球互联网应用技术的真实成果,避免多走弯路推动整个民族文化进步、产业走向世界,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在本系列最后一篇即将封笔时,本人用一句话为自已本系列作一个小结:“为用户落笔俺自心地宽”。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拙文的容忍!
 
       沈阳(网名:sz1961sy )
       2006年12月30日  0:28 写于北京家中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