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CN域名翻身仗系列(2)搭起一座沟通合作桥梁

sz1961sy 发表于 2005/1/30 17:05: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引言]

    2005年1月29日(周六)中国大陆与台湾岛两地民航直飞九个“春节包机”航班全部顺利地完成,结束了两岸56年来民航不直飞的历史。同一天,在即时通讯QQ群里,有一个编号“8890119”名称为“中国域名经济”群由笔者在看完当天CCTV两地民航直飞直播节目之后创建。这是********个以“中国域名经济”为名的IM(即时通讯)交流群。

    笔者写在《群的简介(任何人可见)》只有九个汉字:“无异见、无歧视、无国界”,而给《群内公告(仅成员可见)》是:“关注中国域名经济发展,交流、讨论群:这里只是一些域名业内及IT媒体人,包括:搜索、通用网址、中文域名...”。此QQ群从中午一时半创建、笔者将自己499位QQ网友相关几十位加入,再到MSN中拉入几位网友,然后在有“中国域名业内第一论坛”之称的万网“ 易域网域名论坛 → 1、域名/网址大家谈 → 域名/网址经验交流”论坛发贴:《主题:欢迎业内人士加入qq 8890119 群》

    “人不少了 :媒体、公关、注册商、代理、CNNIC都有---欢迎业内人士加入QQ 8890119 群,这里也有cnnic 技术主管、市场、公关、审核,谁可以找到?”

    不到2小时,群里人数(必须申请获批准才可加入)便直迫允许人数(80人),笔者赶紧删除了一批不活跃用户,而群内交流气氛之活跃也超过笔者预期:整整24页交流记录保存了下来。这是笔者始料不及的情况。预计周一(1月31日)上班时间,此群将有更多关注“中国域名经济”业内人士加入。

    [以人为本的沟通]

    1、缺沟通时代

    从2000年《计算机世界》报“五一”特刊上发表蒋胜蓝《质疑CNNIC》长文,2001年《知识经济》发表刘韧、高剑巍长篇报道《CNNIC的手》到ChinaByte发表一刀 王英:《访3721周鸿祎:我们和CNNIC不得不说的故事》16页专访全记录,到2003年4月中旬周鸿祎公开对媒体宣称CNNIC是“私刻公章的非法机构”及随后在成为被告由代理律师“拒绝承认”说过,...CNNIC一直处于“缺沟通时代的”被妖魔化媒体气氛中。

    同样道理,当百度中文搜索己“如日中天”时,中国Google迷的愤青文章、百度插件竞争对手“百度第五度”式妖魔化言论,在“中国搜索元年”来临时曾经风行一时。...凡此种种。

    2、理论沟通时代

    作为五年来耳闻目睹中国域名业界种种受人刻意媒体策划、宣传误导公众文墨散布在中国媒体中的见证者,笔者认为:这几年来的上述IT畸形文化结果的一个关键是“缺沟通时代”后遗症造成。这种反思促成了笔者2004年2月主编《中国域名经济(2002-2003年版)》(http://www.21dnn.net.cn/7440/2004/02/23/116@1899232.htm )及2004年9月总监《中国通用网址大全(2004-2005年版)》(http://www.21dnn.net.cn/7440/2004/10/12/116@2318314.htm ),2004年10月百度公司喻军、毕胜出了《巧用百度》(http://www.people.com.cn/GB/14738/14754/21861/2902790.html )一书。

    3、即时沟通时代

    当互联网己从窄带迈向宽带时代时,当中国域名经济己从几千从业者扩大到十万之众数千家企业(其中也己有了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员工数5千之多)、2004年营业额达到20亿元人民币收入时,我们有责任呼吁:此行业必须进入“即时沟通时代”,让信息化更加有利于向公众借助媒体声音准确传达给公众。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沟通”。

    [沟通是为了促进]

    1、沟通促使产品平民化

    笔者1995年10月第一次上网冲浪至今,从网络中学习到的知识己超过从网下书本上阅读的总量,也许这是一个特例,但是它给我们一个提示:有了网络,人们学习一门专业知识己变得更加无门坎了,关键是要找到真正符合客观实践的文章(理论)。“中国域名经济”作为一个己形成产业链的互联网络基础应用服务行业也不例外,它需要更多的从业者用通俗易懂、又客观科学介绍向公众、特别是借助媒体从业者之笔、音视频传播给大众,达到促使产品服务深入民心、被大众接受、广泛使用的平民化目标。

    2、沟通促进理解准确化

    纵观几年来“中国域名业界”种种事件的媒体描述,笔者觉得其中一部分出现“以诈传诈”原因是域名业界缺乏与媒体从业者“科普式”沟通。事实上,不久前笔者还听到CN注册商业务经理连“URL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真实故事,这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企业市场业务经理,与宣传“电子商标”这个如此冠冕堂皇新创名词可以在市场上“蒙”蔽不少用户、让不少人因不知是计而大呼上当、进而对域名业界从业者采取“一棍子打倒”态度都是一种必然因果关系。

    因此,“中国域名业界”必须为确保自己的产业健康发展而懂得“布道”、“解惑”,特别是专门为自己的员工队伍和媒体从业者而开放更多信息沟通渠道,让沟通促进理解准确化,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的效果。这个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填补“数字鸿沟”的社会工程之一环。

    3、沟通促进产业多样化

    在笔者写此文时,遇到一位认识多年却素未谋面的网友 “Freder”,以前在“中青在线”现在在新浪网负责新浪刚刚推出的vivi 项目合作(http://vivi.sina.com.cn) ,笔者看了一下介绍,发现它与方兴东先生的“博客博采”(http://blogmark.blogchina.com )及刘韧先生的“斗牛士 365Key”(天天网摘---文摘、书签、网址、收藏夹 http://www.365key.com )类似。

    例如,“博客博采”这么介绍:“博采”服务是基于网络书签服务的基础上,配合Blog系统而全新开发的针对中文用户的网络书签文摘共享服务,也就是目前非常流行的Social Bookmarking Service。通过博采,能方便的采集,收集,聚合,分类网络信息,同时其博采签功能使得用户之间能更为便利的分享,讨论,协作。做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性互动网络体验,并配合博客中国以及博客动力的博客服务系统,为中文博客带来更为多元化的网络服务集群。网友 “Freder”介绍新浪vivi是:网页收藏夹,网友能将你站的任何页面收藏到我站,供其它网友浏览,增大你站流量。

    笔者举这个例子只想说明:互联网在迅速地推出各种应用,域名业界也不例外,越是基础性互联网服务产品,它的扩展性越强,因而如何及时向用户传达可适伸服务,不仅仅是域名业界人士需要了解、更是值得全社会都了解、让我们说服用户大胆使用互联网最高价格服务比的新服务,去促进产业多样化发展。

    [让媒体更多了解]

    1、媒体从业者陌生感

    实际上,尽管很少人不会不使用域名、搜索引擎等域名经济业界提供的服务,然而当我们看到媒体中把“市长信箱”称之为“中文域名”(笔者注:只有“市长信箱.cn/中国”或“市长信箱.网络”、“市长信箱.公司”繁简才是全球互联网可以访问的国际IETF标准“准确”表示法)时,域名业界人士应该为中国记者、编辑的知识欠缺、进而“以诈传诈”误导大众知识视野而感到渐愧。

    因此,“.com是国际域名、.cn是国内域名”谬误连中国“老中青三代”都认同了,无人愿意采用揭露那样去大声纠正媒体中的谬误观念,一种变相的崇洋(假“国际”)观点便成了主流宣传观念,以诈传诈,比那种“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事实(企业)标准”更加误导人。同样道理,从“Google是一种文化”到“Google涉嫌使用间谍软件”,拿Google扁百度、到拿“雅虎+一搜+3721”做为“立体搜索”新营销理念,多少都让业内人士觉得哭笑不得。

    而这些炒作概念的源头都是一些让人是非难分的商业概念,其中不乏有欠真实成分:至少从严谨的网络营销概念而言,它们比“窄告”概念更不真实,(注:“窄告”是原中国万网CEO张向宁先生在2002年提出、2004年9月推广的一个“分众传播”网络营销概念,对企业网络广告营销是一种细化,适合于一些定向投放中小企业)。凡此种种,都需要中国域名经济业内人士向媒体从业者传递更多准确信息,消除媒体从业者对中国域名行业的陌生感。

    2、业界对媒体敬畏感

    除了中国域名行业内人士向媒体从业者传输最新信息外,业内人士也需要消除对媒体从业者的敬畏感,及时与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从业者进行有效沟通。大家从去年“中国奥运冠军中文域名抢注事例”到这次所谓“8848网站被百度攻击”事件,便会发现:很多域名行业内人士,通过邮件、专栏、BBS、贴吧、Blog、即时通信等等途径,向媒体从业者传递了很多政策上、技术上、事件重组、背景相关资料,让公众了解事件真相,对公众普及域名行业的常识大有帮助。避免听到一些“一面之词”甚至是不怀好意的指责声音而被误导。

    3、沟通达到了解进步

    本文从诸多近年来中国域名经济行业历史事件中,提出了企望中国域名经济行业界人士之间及与媒体、公众多互动、沟通,达到传递正确信息给中国、世界各地用户的愿望。中国己有近一亿网民、而尚有95%企业用户(按900万户在册企业计算)未注册CN域名、更谈不上使用其他带有“中国”网络标识的网络营销服务产品。

    因此,为了中国域名经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普及网络常识从注册.CN域名开始,由中国域名经济行业与媒体从业者多渠道、多视野、多方式双向甚至多向沟通,将有利于达到双方了解、促进中国企业有效地、主动地使用网络营销工具产品服务,从而推动中国互联网基础服务的商业应用进步,推动我们“大幅度的减少物质生产,大幅度的增加非物质生产”的国策。

    sz1961sy 2005.1.30. 写于北京家中  17:03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