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评新浪科技《中国互联网10年白皮书》(2)

sz1961sy 发表于 2005/12/11 20:38:00 阅读全文() | 回复(2) | 引用通告() | 编辑

       [关于互联网基础的两段]
       2005年12月10日 19:33 新浪科技发布(表)的《中国互联网10年白皮书》 共有两段描述互联网基础资源相关机构的内容,下面引用如下:
         *《第一章:大事记 直觉中国互联网》
         膨胀
  一个与中国大大小小网站都有各式各样关系的CNNIC就在这样的进程下悄悄地出生,尽管它只是一个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科室,但是其事后的所作所为却左右了中国网络数年之久。1997年11月,CNNIC发布了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统计报告,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份报告中的网站排名在2000年的时候,掀起了中国互联网史上****一场作弊风潮,一个网站老总把电话直接打到CNNIC主任毛伟的手机上:“你给我排到20多位,我怎么和人家谈融资的事情?”(http://tech.sina.com.cn/i/2005-12-10/1933788368.shtml )
         *《第十章:构筑互联网上新的长城》
         专业化还是多元化构筑互联网上新的长城
        不过,互联网的国界问题,不仅不是一个伪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也是本白皮书拿出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来阐述这个问题的初衷。
  从技术和基础设施角度来看,当今全球的互联网主导权仍然掌握在美国人手中。美国拥有互联网域名和根服务器的关键决策权。一个位于美国的名为“因特网指定名称和代码公司”(ICANN)的国际组织,在互联网技术标准和服务管理中扮演核心角色,它的职能是制定相关政策、管理IP地址和域名系统。该机构隶属于美国。而2005年11月结束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突尼斯阶段会议上,尽管欧盟等就互联网主导权问题与美国开展了不懈的斗争,但是,美国政府依然保留着对互联网的实际控制权。
  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首先,域名地址在全球的分配非常不均衡,例如,2004年底中国网民已达9000多万户,拥有的域名地址不到6000万,只占全部地址的百分之一,每26个中国人只能分享1个地址。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2亿多人口拥有12亿个地址,占全部地址的四分之一强,平均每个美国人享有6个地址。其次,域名本身具有商业价值,世界各国在与美国企业发生域名纠纷时缺乏公平的尺度,因为美国政府给本国企业提供优先的政策和法律。第三,国家域名的管理还牵涉到一国主权和国家安全的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都要求获得本国域名的控制权,因为这些域名被视为国家资源。从理论上来说,美国可能会因为经济和政治的原因,切断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因特网连接,从而给该国造成巨大的安全威胁和经济损失。例如,由一些发展中国家支持的伊朗就要求联合国负责监管“因特网指定名称和代码公司”和其他机构。  (http://tech.sina.com.cn/i/2005-12-10/1933788379.shtml )

        [关于互联网管理机构CNNIC与ICANN]
       作为以《中国互联网10年白皮书》名义出现的报道(告),上述两段实际上一是讲CNNIC、一是讲ICANN,但是却表述文题之欠专业让人感到十分惊讶:
        首先,“CNNIC就在这样的进程下悄悄地出生,尽管它只是一个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科室,但是其事后的所作所为却左右了中国网络数年之久”之说,与今天很多中国网络公司讲自己的Alexa排位是“全球100强”一样滑稽,当年有人在CNNIC网站排名作弊与今天有人在Alexa排位上作弊本质上一样,如果新浪科技《中国互联网10年白皮书》可以由此得出“CNNIC其事后的所作所为却左右了中国网络数年之久”,那么此《白皮书》应该同样客观地讲,近4年来“Alexa排位,这个亚玛逊公司的软件公司一直在左右着中国网络,而且在有更客观第三方数据出现前,将一直左右着中国网络产业的发展”。后一个推论是否会被大家认可,相信只要新浪科技《中国互联网10年白皮书》结论被大家认可,一定可以成立。
        为了对此事件的历史引入多角度视野,这里引用CNNIC毛伟主任在一次访谈中对此问题的讲述作为参考:
        毛伟:互联网发展统计工作,是当时受国家信息办委托,开展的一项工作。至于网站排名,的确有一些历史上的偶然的因素。在我们做第二次做统计调查的时候,问卷中增加了一个问题,问网民“最常上的网站是哪几个?”我们根据网民选择多少来排。那个时候呢,中文网站特别少,已有的网站没有意识、也没有钱做什么宣传,所以这个问题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更多的好网站,向网民推荐一批优秀的网站让更多人去了解它。做了几次之后发现它又多了一种用途——很多风险投资也通过我们排名获得信息,选择投资对象。这个工作确实在互联网初期起到了推荐中文优秀网站的初衷,但是在1999年互联网第一大潮的时候,很多盈利模式不清晰的时候,大家只能关注影响力这个指标,当然后来这个事情就变了味道,大家太关注这个事情,但是你还是没有更好的发展商业模式,只能为了让自己的排名更靠前,去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措施,这样使得整个排名的味道也变了。这样,我们感觉它的历史作用也发挥到了,我们今后更关注的不应该是排名,排名当时也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所以这个排名就停掉了。(2005年07月26日18:47   来源:搜狐IT《毛伟:进入标准,然后制定标准》http://it.sohu.com/20050726/n240195929.shtml
        其次,根据2005年11月2日CNNIC 动态与公告 《中国IPv4地址拥有量跃居世界第三》(http://www.cnnic.cn/html/Dir/2005/11/02/3252.htm):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10月,中国大陆IPv4地址数已达73650432 个,折合为4A+99B+209C。在全球有限的IPv4地址数量中,中国IP地址拥有量已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1317489152)和日本(142350848),位居世界第三。根据笔者2004年12月31日与CCTV-12频道记者采访钱华林老师所得到信息:我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己拥有相当于现有IPv4总量的IPv6地址数。因此,相当时间内,中国不会缺IPv4地址、更加有充裕的IPv6地址可用。由此可知,新浪科技《中国互联网10年白皮书》中所谓“域名地址在全球的分配非常不均衡”之说一是“域名”不存在“分配非常不均衡”问题(严重的杜撰词)、IP“地址”分为IPv4与IPv6两种,此《中国互联网10年白皮书》拿一些陈词滥调来总结,让人感到太失望。
         第三,《中国互联网10年白皮书》中提到:一个位于美国的名为“因特网指定名称和代码公司”(ICANN)的国际组织。准确的中文名称应该是:“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简称ICANN)”,在http://www.icann.org/tr/chinese.html 上己有中文内容,想不到出自新浪科技的作者之手,连此译名也似外国人写(讲)中文一样拗口,真遗憾。
        第四,《中国互联网10年白皮书》无端讨论起中国需要与美国人均一样的IP地址,在经济成本、现实需求、充分利用IP地址资源方面都是不可比的,因此人均IP地址论是一种伪假说,多位中国IP地址业内专家己指出它说法上的欠严谨性。实际上,笔者了解,此说最早来自电信(ITU)那些对IP地址申请不了解的工程师,之后又被所谓“中国IPv9”那些专家扩大化。
        最后,互联网是美国发明的,由美国控制是一件正常的事,而咱们国内媒体一直说美国互联网对中国不公平,但是并不是《中国互联网10年白皮书》所讲“域名本身具有商业价值,世界各国在与美国企业发生域名纠纷时缺乏公平的尺度,因为美国政府给本国企业提供优先的政策和法律。第三,国家域名的管理还牵涉到一国主权和国家安全的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都要求获得本国域名的控制权,因为这些域名被视为国家资源。”
        因为全球互联网由美国发明出来并且延伸到全世界,它遵循IETF的TCP/IP传输协议,以树状结构布署IP地址对应域名网络标识,域名都叫“顶级域名(TLD)”、而且包括两大类,一类叫“通用顶级域名(gTLD)”、另一类是“国家及地区代码顶级域名(ccTLD)”。2004年底止共有256个“顶级域名”,其中gTLd 有15个、ccTLD有241个。(http://www.icann.org/tlds/new-gtld-strategy.pdf )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介绍的:“类别顶级域名”(也叫“通用顶级域名”)和“地域顶级域名”(也叫“国家及地区顶级域名”)“域名”分两大类。15个gTLd 主要授权由美国公司遵循美国法律进行注册与管理,例如.com域名,他们向全球开放注册时己在注册制度中讲明遵循美国法律进行注册与管理,这是符合WTO规则的,因此中国公司老以为用.com叫“国际域名”,出现争议时既不懂法律又不“入乡随俗”按美国法律接受协调处理,只会找不懂域名注册与管理协调制度的媒体记者大喊冤枉,一宗宗事例,让《中国互联网10年白皮书》作者也当历史回顾编入史册,真让人哭笑不得。
 
        [本文小结]
        笔者认为,新浪科技《中国互联网10年白皮书》中关于互联网基础的两段表述十分不严谨,甚至是有杜撰成份,将会误导公众对全球互联网基础问题的认识,建议新浪科技及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作出更正。

        更多作者文章请访问 http://w.org.cn

        沈阳 sz1961sy 2005-12-11  20:33 写于北京家中。

       [本文作者沈阳为《中国域名经济(2002-2003年版)》主编、《中国域名经济(丛书)》总策划兼编委之一、中国版权协会(CSC)个人会员] 

Re:评新浪科技《中国互联网10年白皮书》(2)

arret530(游客)发表评论于2005/12/24 14:54:00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太感谢了,那天我一下子读完什么也没有想就接受了,多亏你的及时提醒,受教了。呵呵,我差点把你的留言当广告给删了呢,不好意思啊。

Re:评新浪科技《中国互联网10年白皮书》(2)

gps(游客)发表评论于2005/12/11 20:51:00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工作中,先捧个人场先.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