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IPv6革命尚未成功 IPv9企图抢闸出世(4)

sz1961sy 发表于 2004/12/26 23:11:00 阅读全文() | 回复(2) | 引用通告() | 编辑

作者: 沈阳 | 2004年12月26日23时11分 |

IPv6革命尚未成功 IPv9企图抢闸出世——IPv9问题调查之四

     [引子]   本文是2004年12月24日下午之前笔者己完成的第一次资料收集与采访,因为24日下午 16时05分笔者收到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单位与身份的女同志来电,询问本人是否写了本系列文章,在得到笔者确认之后,她告诉笔者:“我们经理会找你”。16时34分,自称是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谢建平所长来电,告诉笔者他在澳门出差,刚刚让单位同事打电话找到我,希望与笔者作沟通。由于他强调会给笔者足够的有关“中国IPv9”资料,因此本文的内容笔者推迟发稿,以便补充更多资料。不过,与在澳门的谢建平所长从12月24日下午到26日上午止连续进行了二天二夜十多次电话、往返各8封电子邮件陪伴自已渡过2004年圣诞这样快乐时光之后,谢建平所长12月26日上午最后一封电子邮件提到“请您将我们的讨论完整地在干龙网上发布,因为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至于其它下二期再讨论吧”,笔者觉得这次与谢建平所长“疲劳式交流”己告一段落,该把第一次资料收集与采访内容用文章发表出来了。   

    [国外报道“中国IPv9”]

    下面是ICANN的CTO在MSN中发给笔者一文《中国构建IPV9网络》(2004年7月2日)译文:

    在西方国家传媒让大家接受IPV6的时候,中国正在推进自己的IPV9。根据中国科技新闻,IPV9兼容IPV4和IPV6,而且已经被民间和商业机构正式采用。

    IPV9基于一个十进制计算方法、有自己的地址协议、命名体系、传输和数字域名规则及标准。IPV9采用三层的根域名服务器和两层物理层服务器。这两种域名服务器能够承载三百万用户的50%同步并发。
 
    这个系统是由谢建平发明,谢建平说他的协议能够实现在不同的IP协议版本之间逻辑交换和安全控制。

    谢建平说ipv9已经在上海的长宁区和金山县进行测试并且证实这个系统协议是安全和可靠的。

    IPV9正伴随着国家安全防卫系统,国家数字电视网络,和几个IPV9网络试验程序而推广。(http://news.softpedia.com/news/2/2004/July/8839.shtml )

    [国外互联网专家评“中国IPv9”]

    下面是ICANN的CTO在MSN中发给笔者的另一篇关于中国IPv9新闻报道:《中国否认IPV9是骗局》译文,它于2004年7月6日(周二)登载在英国网站上、作者署名John Leyden: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PV9在中国是一个骗局,据说它是中国下一代所采用的互联网的架构基础。

    这周来自中国的Ipv9相关报道,随着这个报道在业内传开,这个从未听说过的互联网协议已经在互联网系统管理社区造成了困惑以至被认为是一个不幸消息。

    当代互联网的首席架构师、MCI公司技术战略高级副总裁Vint Cerf先生也被这些报道迷晕了。在他给中国互联网社区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道“这个IPV9可能会是什么呢?据我所知,IANA(互联网编码资源分配机构)没有将IPV9分配给任何人。IPV9不是互联网的标准。你能解释一下宣传IPV9的目的是什么嘛? 我对这些所谓的根服务器的说法感到困惑,什么是‘十进制文本文件’‘控制’?谁是上海久耀数码网络有限公司的幕后人?”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CNIC)的钱华林研究员把IPV9描述成这样一个研究项目:它是有着严重实际缺陷和几乎没有支持的一个项目。

    钱华林解释说,“IPV9是由上海化学工程研究所谢建平主任提出的,2年前中国科学院邀请他们介绍关于IPV9。根据我的理解,他们的提议包括2方面:一是IPV9,二是数字域名。”

    “关于IPV9,他们认为IPV6(128位长)地址空间在未来的使用中不够用,他们把IP地址扩展到256位。我认为这个IPV9的协议除了在IP地址的长度上与IPV6没有太大的区别,几乎所有在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工作的人都不同意他们观点。因为,没有任何证据显示IPV6地址不够用,而使用256位的资源和目的地IP地址将增加一个IP包头。并且当使用IPv4/IPv6进行通讯的时候,必须要安装如“网络地址转换器”(NAT-PT,注:—种协议的转换器)这样的设备。这样就会在未来高容量IPv4和IPv6全球互联网络中出现瓶颈。” 

     钱华林还补充说,来自上海复旦大学的网络专家消息称“在上海不知道任何IPV9的配置”且不熟悉IPV9,与中国政府新闻社新华社的原始报道相反。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Tim Chown先生,他也是英国IPV6工程组的技术顾问告诉记者,“现在看起来舆论好像是一个研究者或者是一组研究人员正试图促进一个256字节IPV6,然而它似乎并没有这么大的推动力。很难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多么的严重问题,也许它是否就象当初Jim Fleming以同样方式提出‘IPV8方案’一样,是一个完全无法启动的方案。也许在IPV9的背后可能会有明智的想法,但是大家知道今天的IPV6己是一个这样的系统:它是一个标准化的、现在已经广泛被实施应用的一个系统。” (http://www.theregister.co.uk/2004/07/06/ipv9_hype_dismissed )
   

    [MSN采访ICANN的CTO]

    笔者在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2日13时57分、美国华盛顿时间12月21日22时与2002年已认识的ICANN技术总监(CTO)John Crain先生(下面简称JC)通过MSN的采访,下面是对话(译文):

    笔者问:您了解IETF的IPv9吗?

    JC 答:IPv9是不是一个旧协议?

    笔者问:因为中国近期在报道IPv9消息。

    JC 答:真的吗?但我认为它是不同的IPv9 。

    笔者问:对,问题是媒体报道说有美国公司合作开发此IPv9,您是怎样看待IPv9的?它与IETF的IPv4 或 IPv6不同吗 ?

    JC 答:看起来它不是真实的东西,我觉得它相当不真实。

    笔者问:中国IPv9与ICANN的域名体系无关吗 ?
 
    JC 答:我们(ICANN)一点也不管IPV9。

    [采访钱华林研究员]

    钱华林老师是我国互联网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总工程师, 研究员。早期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和整机的研制。1975年起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研究与工程建设。1980至1982年在美国进行网络的访问研究。1983至1984年在德国进行网络交换机的合作研究和开发。1989年10月起,参加并主持完成了NCFC、CASnet、CSTNet等大型网络工程。并于1994年4月首次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的完全连接。主持建立了我国的域名体系,担任我国与Internet的技术和行政联络员,并组织中文域名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目前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亚太地区顶级域名组织主席,亚太互联网络(APNIC)七位执委之一、两岸四地中文域名联合会主席,ICANN理事及ICANN利益冲突委员会和会议委员会委员等职。发表科技论文七十多篇,培养硕、博士研究生数十名,获得中科院及国家科技进步奖十次,亨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4年12月22日13时35分,笔者冒着北京第一场大雪的气候,到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4号、中国科学院软件园区2号楼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钱华林老师办公室,向他请教有关“中国IPv9”问题。他一听此话题,便劝笔者别太浪费时间去研究分析它,并简要向笔者谈了6点看法:

    第一、上海的“中国IPv9”与全球ICANN的IPv4,IPv6的IETF标准无关。

    第二、什么是“数字域名”发明?全球域名LDH中的“D”便是“数字域名”缩写

    (笔者注: LDH 是 “Letter Digital Hyphen”是“英文域名字符”的缩写)

    第三、把“数字域名”当作专利,这与拿“8848”“3721”这种数字去登记专利有些类似,欠缺乏严谨性。

    第四、上海的“中国IPv9”“数字域名”与IETF的“数字域名(ENUM)”不是一回事。

    第五、笔者问及上海的“中国IPv9”“数字域名”插件安装与韩国Netpia公司Keywords服务操作(PC设置)相似时,钱华林老师告诉笔者:上海的“中国IPv9”操作(PC设置)与韩国Netpia公司Keywords(关键词寻址)服务操作(PC设置)相似但本质上不同。

    第六、全球TCP/IP协议(IETF)把IPv4向IPv6发展是因为IPv4地址资源不够,但是从IPv4向IPv6转移的成本很高、技术过渡都遇到很多困难,不过IPv6己足够全球互联网使用,没有必要再开发一个成本更高、说可以永远用不完的Ipv9。

    笔者从2001年开始经常采访钱华林老师、或者向他请教互联网络地址资源基础技术最新进展的一些(科普水平)新闻。2004年9月初又有机会4天时间与他一齐参加在南太平洋斐济南迪召开的、亚太互联网络(APNIC)第18次技术会议,耳闻目睹钱华林老师在国际学术及政策协调组织中的说话份量与影响力。

    [小结]

    当国内媒体、特别是政府媒体开始高调地宣传上海的“中国IPv9”“数字域名”时,笔者从国外媒体中听到的是另一种完全相反的说法。而从ICANN主席Vin Cerf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钱华林老师这二位分别代表当代互联网国际、中国********权威专家的观点,却并不了解和看好此“中国IPv9”及其“数字域名”体系。

    当笔者准备把本文整理时,上海的“中国IPv9”“数字域名”发明人谢建平所长来电来mail,开始了我们圣诞节两日两夜长距离交流,下一文正是这次交流的文字记录。

    sz1961sy 2004.12.26. 写于北京家中  20:28
(http://column.bokee.com/61295.html)

Re:IPv6革命尚未成功 IPv9企图抢闸出世(4)

ipv9(游客)发表评论于2009/7/24 15:35:00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支持IPV9

Re:IPv6革命尚未成功 IPv9企图抢闸出世(4)

好(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6/11 22:13:00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凡是中国人的重大创造都是不应该的,那些自以为是精英的人却去学洋人的,吃的只不过是人家的剩饭菜,当国人创造出新的样式来时,却跳出来说:你们做的菜,不行。严重缺乏自信的所谓精英,竟招摇过市。还要教别人和他一样。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