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IPv6革命尚未成功 IPv9企图抢闸出世(3)

sz1961sy 发表于 2004/12/26 23:06:00 阅读全文() | 回复(2) | 引用通告() | 编辑

作者: 沈阳 | 2004年12月26日23时06分 |

IPv6革命尚未成功 IPv9企图抢闸出世——IPv9问题调查之三

    [引言]  本系列调查之一、二在千龙新闻网登载后,都给“中国IPv9”发明人谢建平所长所在单位及关联企业网页上标示电子邮箱发送,但是当2004年12月24日下午16:34到17:13分,谢建平所长从澳门打了4次长途电话给我(中间断了3次),说看我二篇关于IPv9文章却从收到笔者邮件时,笔者开始怀疑到底是否因为:自己是用IPv4电子邮箱发,但送给谢建平所长所在单位及关联企业却是“中国IPv9电子邮箱”了,因为同一邮件也给周季钢记者发了,而且周季钢记者己与本人就有关稿件采访背景作了一些介绍,这件小事似乎提醒大家:IPv4之间互联互通快捷一些,IPv4与“中国IPv9”之间邮件沟通可能要有电话确认的补充才保险一些(?)。

    言归正传,应谢建平所长电话要求,IPv9问题调查之三及之四(与他通电话之前调查材料己收集完整)在与他第一轮交流之后再发。调查之五是笔者向谢建平所长提出的一些粗浅(非技术性)问题往来整理及本人加上的评论。谢建平所长希望第一轮交流在千龙新闻网登载,由于这需要审核程序(原创文章),只有周一报审后才能知道可否在千龙新闻网登载,本文先在“博客中国”网站笔者专栏登载。

    [IETF的TCP/IP协议内容]

    TCP/IP参考模型(来源:《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http://zh.wikipedia.org/wiki/TCP/IP%E5%8F%82%E8%80%83%E6%A8%A1%E5%9E%8B )。

    TCP/IP参考模型是一个抽象的分层模型,这个模型中,所有的TCP/IP系列网络协议都被归类到4个抽象的"层"中。每一抽象层建立在低一层提供的服务上,并且为高一层提供服务。
     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需要众多的协议协同工作,这些协议分布在参考模型的不同层中的,因此有时称它们为一个协议栈。

    TCP/IP参考模型为TCP/IP协议栈订身制作。其中IP协议只关心如何使得数据能够跨越本地网络边界的问题,而不关心如何利用传输媒体,数据如何传输。整个TCP/IP协议栈则负责解决数据如何通过许许多多个点对点通路(一个点对点通路,也称为一“跳”, 1 hop)顺利传输,由此不同的网络成员能够在许多"跳"的基础上建立相互的数据通路。

   分层:TCP/IP参考模型分为四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网络层(Internet Layer),链路层(Link Layer)。

   应用层:该层包括所有和应用程序协同工作,利用基础网络交换应用程序专用的数据的协议。如,

    *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 or HTTP over SSL),超文本传输协议。

    * 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version),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

    * TELNET (Teletype over the Network, 网络电传) ,通过一个终端(terminal)登陆到网络(运行在TCP协议上)。

    *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 ,由名知义(运行在TCP协议上) 。
 
    *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用来发送电子邮件(运行在TCP协议上) 。

    * DNS (Domain Name Service,域名服务) ,用于完成地址查找,邮件转发等工作(运行在TCP和UDP协议上) 。

    *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 ,用于网络同步(运行在UDP协议上) 。

    *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用于网络信息的收集和网络管理。

    传输层: 该层提供端对端的通信。最重要的传输层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TCP。

   * 传输控制协议TCP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 数据流传输(面向连接,可靠)

   * 用户数据报文协议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 数据报文传输(无连接不可靠)

    网络层: 该层负责数据转发和路由。从该层上面往下看,可以认为底下存在的是一个不可靠无连接的端对端的数据通路。最核心的协议当然是IP协议。此外还有ICMP,RIP,OSPF,IS-IS, BGP, ARP,RARP等。

    链路层:TCP/IP参考模型定义了链路层,但该层不属于TCP/IP协议栈的范围。 常用的链路层技术有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Token Ring),光纤数据分布接口(FDDI),端对端协议( PPP),X.25,帧中继(Frame Relay),ATM,Sonet, SDH等。

    参考文献: 《RFC 1122 - Requirements for Internet Hosts -- Communication Layers》   

    [IETF的IPv4内容]

    IPv4 (来源:《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zh.wikipedia.org/wiki/IPv4 )

    IPv4,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石的协议。1981年Jon Postel 在RFC791中定义了IP。

    地址格式: IPv4使用32位地址,因此最多可能有4,294,967,296(=232)个地址。一般的书写法为4个用小数点分开的十进制数。也有人把4個位元組的數字化成一個巨型整數,但這種標示法並不常見。另一方面,目前还并非很流行的IPv6使用的128位地址所採用的位址記數法,在IPv4也有人用,但使用范圍更少。

    過去IANAIP地址分为A,B,C,D 4类,把32位的地址分为两个部分:前面的部分代表网络地址,由IANA分配,后面部分代表局域网地址。如在C类网络中,前24位为网络地址,后8位为局域网地址,可提供254个设备地址(因为有两个地址不能为网络设备使用: 255为广播地址,0代表此网络本身) 。网络掩码(Netmask) 限制了网络的范围,1代表网络部分,0代表设备地址部分,例如C类地址常用的网络掩码为255.255.255.0。

    一些特别的IP地址段:
    *  127.x.x.x给本机地址使用。
    *  224.x.x.x为多播地址段。
    *  255.255.255.255为通用的广播地址。
    * 10.x.x.x,172.16.x.x和192.168.x.x供本地网使用,这些网络连到互连网上需要对这些本地网地址进行转换。

    但由于这种分类法会大量浪费网络上的可用空间,所以新的方法不再作这种区分,而是把使用者需要的地址段,以2的乘冪方式来表示。例如,某一地址段只要13个IP地址,就会把一个16位地址段分配给他。假设获得了 61.135.136.128/16 的话,就表示从 61.135.136.129 到 61.135.136.142 的地址段他都可以使用。

    IP数据包长度:IP数据包是由首部(header)和实际的数据部分组成。数据部分一般用来传送其它的协议,如TCP, UDP,ICMP等。数据部分最长可为65515字节(Byte)(=2xx16 - 1 - 最短首部长度20字节) 。一般而言,低层(链路层) 的特性会限制能支持的IP包长。例如以太网(Ethernet)协议,有一个协议参数,即所谓的****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fer Unit, MTU) ,为1518字节,以太网的帧首部使用18字节,剩给整个IP包(首部+数据部分)的只有1500字节。

    还有一些底层网络只能支持更短的包长。这种情况下,IP协议提供一个分割(fragment)的可选功能。长的IP包会被分割成许多短的IP包,每一个包中携带一个标志(Fragmentid)。发送方(比如一个路由器) 将长IP包分割,一个一个发送,接送方(如另一个路由器)按照相应的IP地址和分割标志将这些短IP包再组装还原成原来的长IP包。

    IP路由: Ipv4并不区分作为网络终端的主机(host) 和网络中的中间设备如路由器中间的差别。每台电脑可以即做主机又做路由器。路由器用来联结不同的网络。所有用路由器联系起来的这些网络的总和就是互联网。

    IPv4技术即适用于局域网(LAN) 也适用于广域网。一个IP包从发送方出发,到接送方收到,往往要穿过通过路由器连接的许许多多不同的网络。每个路由器都拥有如何传递IP包的知识,这些知识记录在路由表中。路由表中记录了到不同网络的路径,在这儿每个网络都被看成一个目标网络。路由表中记录由路由协议管理,可能是静态的记录比如由网络管理员写入的,也有可能是由路由协议动态的获取的。有的路由协议可以直接在IP协议上运行。

    常用的路由协议有

    * 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

    *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ast, OSPF) ,

    * 中介系统对中介系统协议(Intermediate System – Intermediate System, IS-IS) ,

    * 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 .

    在网络负荷很重或者出错的情况下,路由器可以将收到的IP包丢弃。在网络负荷重的时候,同样一个IP包有可能由路由器决定走了不同的路径。路由器对每一个IP包都是单独选择路由的。这也提高了IP通信的可靠性。但单是IP层上的包传输,并不能保证完全可靠。IP包可能会丢失; 可能会有重复的IP包被接受方收到; IP包可能会走不同的路径,不能保证先发的先到; 接受方收到的可能是被分割了的IP包。在IP之上再运行TCP协议则解决这些缺点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数据通路。

    ICMP: 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s Protocol,ICMP)用于查错和控制(如),是IP协议不可能缺少的帮手。几乎任何的IP协议的实施(Implementation)都伴随一个ICMP协议的实施。ICMP协议实现在IP之上,即ICMP包是作为IP的数据部分来传送的。

    ICMP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网络拥塞控制: 路由器丢弃一个IP包时,一般会用ICMP发一个消息给这个IP包的原发送者,原发送者可以相应的降低IP包的发送频率,以降低或避免IP包再被丢弃的可能性。

    ICMP的另一个重要的应用在於,将传送ICMP消息的IP包禁止分割位(Don’t Fragment-Bit)设置上,就可以利用ICMP的来测量一段网络的****传输单元(MTU) 。

    IPOE: Ipv4可以运行在各种各样的底层网络上,比如端对端的串行数据链路(PPP协议和SLIP协议) ,卫星链路等等。局域网中最常用的是以太网。

    一个用于IP包的以太网数据帧,在IP包首部前有一个14字节的以太网帧首部,在IP数据部分后添加了一个32位(4字节) 的CRC校验。

    除了1518字节的****传输单元(MTU) 限制外,以太网还有最小传输单元的限制: 总帧长不能小於64字节。如果IP包太短,比如IP数据部分短于26字节,那么后面会添0(Padding) ,这时IP首部中的’包长度’指示了真正的包长。

    以太网使用48位的地址。每个以太网网卡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48位的硬件地址。所有的位均为1的地址是以太网广播地址。发送数据的以太网网卡必须知道数据接送方的以太网地址才能把数据发给它。

    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用于将IP地址转换成以太网地址。每台计算机上都有一个ARP列表,里面存储了以太网中不同的IP地址与以太网地址的对应关系。如果一台计算机发现某个目标IP地址没有对应的以太网地址,它会发一个ARP请求(Request) 到以太网中询问,拥有该IP地址的计算机就会发一个ARP应答(Reply)来通知它自己的以太网地址。

    IP包首部格式(略)

    IP包头字段说明(略)

    高层协议: IP 是TCP/IP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核心协议。在IP之上有许多高层协议。重要的如传输层协议TCP和UDP,应用层的域名服务协议DNS等。

    过去和未来: IPv4从出生到如今几乎没什么改变的生存了下来。1983年TCP/IP协议被ARPAnet采用,直至发展到后来的互联网。那时只有几百台计算机互相联网。到1989年联网计算机数量突破10万台,并且同年出现了1.5Mbit/s的骨干网。因为IANA把大片的地址空间分配给了一些公司和研究机构,90年代初就有人担心10年内IP地址空间就会不敷用,并由此导致了IPv6 的开发。


    参考文献: 《[RFC 791] Internet Protocol》。
   

    [IETF的IPv6内容]

    IPv6 (来源:《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zh.wikipedia.org/wiki/IPv6/temp )

    IPv6是互联网协议的第六版;最初它在IETF’s IPng选取过程中胜出时称为互联网下一代协议(IPng)。IPv6准备取代现有标准,IPv4。IPv4只支持大概40亿(4 × 109)个网络地址,而IPv6支持3.4 × 1038个。这等价于在地球上每平方英寸有4.3 × 1020地址(6.7 × 1017地址/平方米)。预计在2025年以前IPv4都会被支持,以便给新协议的修正留下足够的时间。

    促使Ipv6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网络空间的匮乏,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亚洲国家例如印度和中国。参考IPv4 address exhaustion这篇文章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但随着NAT的引入这已经不是很大的问题。现在推动IPv6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新的用途,像移动性,服务质量,机密性的扩展等。 IPv6是被正式广泛使用的第二版互联网协议。(IPv5不是IPv4的继承,而是实验性的面向流的数据流协议,用来对声音,图像等提供支持。)IPv6的计划是建立未来互联网扩充的基础。虽然IPv6  10年前就已被IETF指定作为IPv4的下一代(在1994年),在世界范围内使用IPv6部署的公众网    [1] (http://bgp.potaroo.net/index-v6.html)与IPv4相比还非常的少。    [2] (http://bgp.potaroo.net/index-bgp.html).
   
    IPv6 编址: 从IPv4到IPv6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网络地址的长度。RFC 2373 和RFC 2374定义的IPv6地址,就像下面章节所描述的,有128位长;IPv6地址的表达形式一般采用32个十六进制数。 IPv6中可能的地址有2128 ≈ 3.4 x 1038个.也可以想象为1632个因为32位地址每位可以取16个不同的值(参考 combinatorics)。 在很多场合,IPv6地址由两个逻辑部分组成:一个64位的网络前缀和一个64位的主机地址,主机地址通常根据物理地址自动生成,叫做EUI-64(或者64-位扩展唯一标识)。

    IPv6地址表示:IPv6地址为128位长但通常写作8组每组四个十六进制数的形式。例如:2001:0db8:85a3:08d3:1319:8a2e:0370:7344 是一个合法的IPv6地址。    

    IPv6 包:IPv6包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头部和负载。

    包头是包的前40字节并且包含有源和目的地址,协议版本,通信类别(8位,包优先级),流标记(20位,QoS服务质量 控制),负载长度(16位),下一个头部(用于向后兼容性),和跳段数限制(8位,生存时间)。

    包头后面是负载,至少1280字节长 ,或者在可变MTU(****传输单元)大小环境中这个值为1500字节。负载在标准模式下****可为65535字节,或者在扩展包头的"jumbo payload"选项进行设置。 IPv6曾有两个有着细微差别的版本; 在RFC 1883中定义的原始版本(现在废弃)和RFC 2460中描述的现在提议 的标准版本。两者主要在通信类别这个选项上有所不同,它的位数由4位变为了8位。其他的区别都是微不足道的。 分段(Fragmentation)只在IPv6的主机中被处理。在IPv6中,可选项都被从标准头部中移出并在协议字段中指定,类 似于IPv4的协议字段功能。

    IPv6和域名系统:IPv6地址在域名系统中为执行正向解析表示为AAAA记录(所谓4A记录)(类似的IPv4表示为A记录A records) ;反向解析在ip6.arpa (原先ip6.int)下进行,在这里地址空间为半字节16进制数字格式。这种模式在RFC 3596给与了定义。AAAA模式是IPv6结构设计时的两种提议之一。另外一种正向解析为A6记录并且有一些其他的创新像二进制串标签和DNAME记录等。RFC 2874和它的一些引用中定义了这种模式。

    AAAA模式只是IPv6域名系统的简单概括,A6模式使域名系统中检查更全面,也因此更复杂:

    * A6记录允许一个IPv6地址在分散于多个记录中,或许在不同的区域;举例来说,这就在原则上允许网络的快速重编 号。

    * 使用域名系统记录委派地址被DNAME记录(类似于现有的CNAME,不过是重命名整棵树)所取代。

    * 一种新的叫做“比特标签”的类型被引入,主要用于反向解析。 2002年8月的RFC 3363中对AAAA模式给与了有效的标准化(在RFC 3364有着对于两种模式优缺点的更深入的讨论)。

    IPv6部署: 2004年七月的ICANN声称[3]:(http://icann.org/announcements/announcement-20jul04.htm)互联网的根域 名服务器已经经过改进同时支持IPv6和IPv4。 缺点:

    * 需要在整个互联网和它所连接到的设备上建立对IPv6的支持

    * 从IPv4访问时的转换过程中,在网关路由器(IPv6<-->IPv4)还是需要一个IPv4地址和一些NAT(=共享的IP地址),增加了它的复杂性,还意味着IPv6许诺的巨大的空间地址不能够立刻被有效的使用。

    * 遗留的结构问题,例如在对IPv6 multihoming支持上一致性的匮乏。   

    转换机制: 直到IPv6获得广泛的使用和路由下部构造的支持之前,还是需要一种机制来在IPv4网中使用IPv6。需要做的是:

   * 在双协议栈节点间配置静态IPv6-in-IP通道。

   * 6to4,一种自动的非对称的隧道机制。这些隧道通过将IPv6包包装在IPv4包中,这些包头的协议字段值为41,因此叫做proto-41。类似的,ISATAP允许 IPv6包在下层组织都是IPv4的网络中传输。它也使用协议号41。 当使用NAT(网络地址转换)设备的网络使用IPv6时,大多数并没有对proto-41进行正确的转发,可以使用Teredo 协议在IPv4中基于UDP包装IPv6。还可以使用IPv6-to-IPv4和IPv6-to-IPv6代理,尽管它是在应用层的(例如HTTP)。

    主要的IPv6公告

    * 在2003年,Nihon Keizai Shimbun(在2003年被CNET亚洲机构引用)报告中说日本,中国和韩国声称已经决定要在网络技术中寻求领先,将部分参与IPv6的开发并在2005年开始全面采用采用IPv6。

    * ICANN在2004年7月20日发表声明,称DNS根服务器已经建立了对应日本(.jp)和韩国(.kr)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AAAA 记录,序列号为2004072000。对应法国的(.fr)IPv6记录会再晚一点时间加入。这就开放了IPv6的运作。

    相关的IETF工作组:
    * 6bone (http://www.ietf.org/html.charters/OLD/6bone-charter.html) IPv6 Backbone
    * ipng (http://www.ietf.org/html.charters/OLD/ipngwg-charter.html) IP Next Generation (concluded)
    * ipv6 (http://www.ietf.org/html.charters/ipv6-charter.html) IP Version 6
    * ipv6mib (http://www.ietf.org/html.charters/OLD/ipv6mib-charter.html) IPv6 MIB (concluded)
    * multi6 (http://www.ietf.org/html.charters/multi6-charter.html) Site Multihoming in IPv6
   * v6ops (http://www.ietf.org/html.charters/v6ops-charter.html) IPv6 Operations

   相关读物:
   * RFC 2460 -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 current version
   * RFC 1883 -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 old version
 
   外部链接
   * IPv6 News & Links - HS247 (http://hs247.com/)
   * Why you want IPv6 (http://linuxreviews.org/features/ipv6/) (linuxreviews.org)
   * http://www.iana.org/assignments/ipv6-address-space
   * http://www.kame.net/
   * http://www.freeswan.org/
   * CNET Asia Staff. (2003). Report: Japan, China, S. Korea developing next Net. Retrieved January 14, 2003. (http://news.com.com/2100-1032_3-5134110.html?tag=nefd_top)
   * http://www.moonv6.org/

    [IETF的IPv9内容(中译本)]

    Network Working Group                                     J. Onions
    Request for Comments: 1606                               Nexor Ltd.
    Category: Informational                                     1 April 1994

    《使用IP版本9的历史观(RFC 1606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Usage Of IP Version 9)》本备忘录的状态:本备忘录是因特网社区的网络号和自治系统号码的状态报告。本备忘录无分发限制。

    摘要:本论文回顾了旧的IP版本协议的使用。探讨它的一些成功和失败。

    1. 介绍: 最近几年TCP/IPv9显著兴起。只有几百万台主机的时代已经过去,网络为人们所了解。再一次因为地址耗尽,IP版本9协议走向了有用生命的尽头,这里我们回顾一下本协议的一些成功之处。

    2. 路由: IPv9的深达42层的路由层次是他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特性。分配整个网络,或者一组网络给一个电子器件的能力是他兴起的原因之一。紧凑磁盘全息图(Compact Disk Hologram)单元的使用是这种应用的代表。典型的,他们有一个37层的网络号分配给每一个逻辑部分,一个36层的网络号分配给整个设备。这使得CDH的管理协议可以把单元作为设备的一个元素控制。同样,允许次芯片级的路由能够使用38层的地址来下载新的微代码。但是,40-42层还没有发现需求,虽然当需要的时候,39层被用为器件的原子结构的试验用途。

    3. 分配:

    IPv9协议的大量的号码空间也使得分配地址可以用一种直接的方式。典型的,大部分高级街道商业互联网提供者提供给每个房屋10亿个地址。这些地址动态的分区成子网结构,允许百万个地址的组可以分配给每个单元(比如:房间/地面 等等)。子组的分配可以到控制器,比如电灯开关,电线插座,同样的可以到每一个插孔。分配过程可以再通过结构化分区的方式进行,每一个主要的应用从他的控制器请求一块地址。通过这种方式,电灯泡从电灯开关请求一个地址,电灯开关从电气系统,电气系统从房间/地面控制器依次请求地址。由于地址空间很大地址冲突不会有特别的问题发生,这种方式是很成功的,同时还有很多没有分配空间的地址正在快速增长。别的太阳系的智能生命的发现以及超光速传送栈的同时发现是主要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和他们实时通信,世界范围的地址空间的分配就有必要了,可以分配在第三层路由结构。有一个全局的(空间)第二层星系范围的网络可以分配给这个星系,可是在外太空建立的永久空间站开始消耗这个资源。最紧迫的问题是平行宇宙的情况。当然,假设没有比平行宇宙更高级的外推是不完备的。。。到目前为止,从遥远的星系的黑客设置窃听设备的情况还没有被确定,这是由于从办公室到家的路上的远端控制的查找问题引起的。

    4. 应用:

    身体监视器的引入,作为IPv9可以取址的单元注入到血液流中,还没有作出结论。同时,在心脏,肾脏,大脑,等等中可以植入设备,在紧急情况下发送SNMPv9捕捉消息,这已经是医生的一个有用的监视工具,把血流既当作一个传送带也当作一个信息高速公路存在一些问题。在血流中移动的信号的干扰和神经的信号的近似,意味着病人同时承受着多个事件,可能导致猛烈的痉挛。这样,再加上早期的广播风暴导致病人血液沸腾的问题,导致人们对这个问题重新思考。同样,穿着愚蠢的碟形卫星天线帽的需要会使人觉得不好意思,当然除了在加尼福利亚,那儿这是最新的时髦。
IPv9取址商品包装的使用是讨论的热点。行销人视他为神赐之物,它能够反馈商品到底是如何使用的。同样,直接广播极大地改善了回收。“请所有纸板组成的包装响应。”顾客对她是否是私生活的入侵并不在乎。猜物直接跳转器的引入(谣传IPv9要使用)发送直接的广播包到本地的食物包装网络,有效的重置网络掩码为全1,意思是你选择了这个食物。

    IPv9杂志的出现受到普遍欢迎。能够询问一般杂志目录在那里是最有用的特性。如果和联网报纸/杂志架结合起来,就有发现你把登有关于外太空割草机的文章的杂志放在那里的能力。最终会有自动下载阅读习惯到家庭控制器,然后告诉读者那里有同样主题的文章的能力。反对党成员所谓的信息查询,可以发现办公室内人们的“异常”行为,是所谓隐秘的运动鞋网络,鞋匠先驱的这个行动失败了。市场还没有准备接受发送详细分析脚臭到制造商那里的鞋子。 
  
    5.制造:

    当然,制造代价是设计IPv9时没有考虑的一个问题。它需要跳跃性的想象去相信有一天任何想要取址的东西都是IPv9可以取址的。他假设IPv9协议机随着芯片技术的进步价格会下降。很少有人预见到使用基因技术让病毒按指令建造纳米技术IPv9协议机的代价。同样,纳米机器人是否有地方放这些东西。

    最新的研究是夸克-夸克转换器,可以让原子当开关使用。制造这些东西非常昂贵(可能10倍于IPv9协议栈),除非有非常特别的需要。

    6.结论:不研究历史的人,注定要重复他。

    7.安全考虑: 本备忘录不讨论安全问题。

    8.作者地址:
    Julian Onions , Nexor Ltd. PO Box 132 ,  Nottingham NG7 2UU, ENGLAND
    Phone: +44 602 520580 ,  EMail: j.onions@nexor.co.uk

    版权说明:  Copyright (C) The Internet Society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来源:中国互动出版网(http://www.china-pub.com/)RFC文档中文翻译计划(http://www.china-pub.com/compters/emook/aboutemook.htm
    译者:kevin73(kevin73  panzhenyu_2@263.net),译文发布时间:2001-4-27
    版权:本中文翻译文档版权归中国互动出版网所有。可以用于非商业用途自由转载,但必须保留本文档的翻译及版权信息。

    sz1961sy  2004.12.26. 写于北京家中 16:58

(http://column.bokee.com/61294.html )

Re:IPv6革命尚未成功 IPv9企图抢闸出世(3)

weiqjie(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2/7 21:56:00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 or HTTP over SSL),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

    * 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version),超文本传输协议。


==========================

这两个弄反了吧?

Re:IPv6革命尚未成功 IPv9企图抢闸出世(3)

古月春秋(游客)发表评论于2006/2/21 15:02:00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有点搞笑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