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2002年度中国“博客”十人

sz1961sy 发表于 2002/12/31 18:33: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您的位置: 博客网 -> 专栏文章 -> -> 博客知识
作者: 沈阳 | 2002年12月31日18时33分 |
千龙科技    


    2002年的中国"博客浪潮"作为互联网5个新特征之一而留下一系列让业界、学术界大众传媒很回味的网际往事,当2003年中国民众将会更加关注这场"博客浪潮"时,有必要回顾一下,在短短的4个月来,是谁在有力地推动这场被称为互联网第四次革命的人物来。用博客观点,这十个人不算什么,因为"博客浪潮"本身便是"小众文化"传媒现象,然而,这里推介的十个人借助自身的影响力及博客理念,让"博客现象"至少提前半年或一年(这是笔者根据方兴东的推算而反推出的)在中国获得了"正名"。

    下面分别介绍这十个人的背景及具体贡献。

孙坚华  博客启蒙者

    个人描述: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一直从事传媒业,曾担任钱江晚报的副总编辑,并携十几年的报业工作经验,投身网络世界,创办网站,成为业界著名的网络专栏作家。

    影响力:方兴东这样谈他认识博客并推广的:"我无意中跟孙坚华谈起这个念头。他就马上推荐我上他的博客网站看看,实在惭愧,那时候我对博客还一无所知。但是,一看到博客,我的头脑就马上被触发、被点燃:这种理念和形式与我的兴趣简直是天作之合。于是,开始疯狂研究,才知道在国外早就形成汹涌的浪潮。我们虽然迟到了,但是还不晚。于是,就有了《博客中国》。当然,我觉得它不应该成为一个纯粹个人的网站,而应该把业内诸多朋友的作品汇聚起来。"

    孙坚华作为国内网络媒体资深从业者与研究者,一直以来都在引入国外网络新理念、向国内业界推广、让国人消化吸收,而这一次的"中国博客浪潮"正是他激活的一项国内网络媒体革命。

博客理念:

《新媒体观察 :"德拉吉"旋风的背后》 (1998.8.29 )  
《德拉吉报道与崛起的新媒体》 ( 1999.2.25 )
《博客论》(2002-8-8)
《昨天的博客与昨天的明日报》2002-9-26

王俊秀  正名学究派

    个人描述:中国IT界资深传播和媒体专家。1998年任《信息产业报》总编,1999年8月起任《互联网周刊》执行总编。合著有《起来--挑战微软霸权》、《知本家风暴》等著作。

    "数字论坛"发起人,互联网实验室共同创始人,"博客"中文概念创造者。

    影响力:"博客"中文概念创造者,与方兴东共同提出了《博客论(之一)》,是探寻博客的媒体踪迹,寻觅传神的中文译名始作甬者之一。

博客理念:

《博客论(之一)》

方兴东  秀才吹鼓手

    个人描述:浙江义乌人,IT专栏作家,出版《起来--挑战微软霸权》等IT专著10部,被誉为"中国信息产业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评论家"。中国"数字论坛"成员,"博客中国"发起人,互联网实验室(Chinalabs)创始人。当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新锐青年"。

    影响力:作为"秀才",他把孙坚华传递的"Blog"理念加倍燃烧、把王俊秀的传神的中文译名"博客"依靠自身在IT评论价的影响力用几何级数扩散,并在2002年8月8日通过"博客中国网站"(www.itsway.com ,www.Blogchina.com )把一批志趣相近者汇聚起来,难怪孙坚华这么认为:"许多人把方兴东视为博客的代言人。这是有道理的,博客(weblog)这名字就是此公与王俊秀合谋的。但是,哪怕方兴东是博客,或者博客的代言人,他也决不是博客的全部。他对于博客的理解,也不过是他对于博客的理解,不是博客本身。那些把方兴东作为博客化身的朋友,别太便宜了方兴东。事实上,这样一种倾向正在形成:如果博客是一种炒作,方兴东将随之而受成为笑柄;而如果博客若干年后,被认为不仅仅是炒作,或者,不是炒作,方兴东将成为先知。这的确便宜了方兴东。"在200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五个新特点中第五是博客现象,大家公认为与方兴东这位秀才吹鼓手的"博客"推广功不可没。

博客理念:

《博客论(之一到之十)》2002-8-21
《探寻博客的媒体踪迹,寻觅传神的中文译名 》2002-8-31
《炮轰博客,国内火力更猛》2002-9-1
《"博客"自我实践的一点心得体会》2002-9-9
《历史的机遇:911与博客》 2002-9-12
《博客:互联网的第四块里程碑》2002-10-10
《一个心胸狭窄的博客世界是可耻的,我以为!》2002-10-12
《在个人网站的一派萧杀中,博客来了》2002-11-26
《"博客探讨"报告》(2002-12)

胡  泳  媒体助威派

 

    个人描述:洞察数字社会的重要性并将其引入中国人生活的第一人。翻译的《数字化生存》被评为改革开放20年来最有影响的20本书之一,成为推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最有影响的启蒙者之一。

    影响力:在2002年第12期《读书》杂志发表有关博客的文章《媒体变革:公众的角度》。该文初稿曾经在"博客中国"上发表,这是一篇颇具深度的博客分析文章,其中《媒体变革的经济学与社会学--论博客与新媒体的逻辑》描述"博客一代"---"互联网同传统媒体完全不同。互联网赋予个人前所未有的权力去影响媒体,他们利用这一新媒体做什么,怎么做,和谁一起做,都是可以由他们自行决定的事情。利用Blogger以及其他网络社区建设的应用工具如ICQ,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改造互联网,而弃商业利益于不顾。"

博客理念:

《媒体变革的经济学与社会学-论博客与新媒体的逻辑》

吴伯凡   行为思想派

    个人描述:1966年生,哲学硕士,"数字论坛"成员。1997年起在研究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之余,开始从事网络文化研究和IT产业分析,著有《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一书。任阳光文化高级顾问,《环球管理》杂志主笔。

    影响力: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又一个新版本是---博客(Blog/Blogger)就是力量。用行为思想派的理念传播博客现象的思想(知识)管理学理念,为博客应用排除了管理理念误区。

博客理念:

《博客与"蝴蝶"-对博客现象的管理学分析》2002-10-24

姜奇平 新经济学派

    个人描述: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曾任《农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农民日报》十佳新闻工作者之一,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数字论坛"成员。

    影响力:提出博客(Blog)是一种生产方式。把博客这种生产知识的方式,放在一个更大的语境下考察,认为它是一种相对于工业化而言具有革命性的新的生产方式。在过去一年,《互联网周刊》的"奇平观点"系列便是一个"博客系列"。

博客理念:
《论博客--知识经济2.0版》2002-8-27
《再论博客--对工业生产方式的挑战》2002-12-8

闵大洪  正宗传媒派

    个人描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主任,1981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从事新闻学传播学研究工作。 现为该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生导师。 近年来致力于传播科技研究,尤其是网络传播研究。出有专著《传播科技纵横》(1998年),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网站(www.cjr.com.cn )中设有个人在线文库《大洪视点》,收录了1997年以来所写作的全部文章。2001年6月,创办面向媒体工作者的新闻性学术性的邮件列表刊物《e传播周刊》。

    影响力:1995年开始,每年年终从新闻传播研究的角度看互联网,圈点中国网络媒体(把它作为一个网络媒体)发展的年终状况报告。其中,在2002年的发展回顾报告总结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五个新特点,第五是博客现象显著。认为"博客"现象显露,代表互联网不仅对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社会文化、群体和个体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现在"博客"现象仅限于互联网界少数精英分子这样一个较小的圈子,这个概念和实际运作,究竟能到什么样的规模和程度,到底能对中国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产生多大的影响,还得看今后的发展。

博客理念:

《2002中国网络媒体回顾》2002年12月2日

毛向辉 商业务实派

    个人描述:毕业于上海交大。e-Learning 研究者、布道者和创业者。致力于学习/教育技术研发,以及新型教育产业研究、咨询和创业投资,是"互联教育体系"概念的创立者。 原工作于 Intel ,后创建易方软件公司并担任CEO,现任执行董事,兼多家 IT 公司顾问。ACM人机交互组成员。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教育经济、学习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软件工程和复杂组织系统等。

    影响力:一位博客现象研究与实践者,其布道精神与方兴东"一南(上海)一北(京)"呼应,形成了中国媒体关注博客现象的强烈信息源。

博客理念:
《Donews 需要Blog(网志)吗?》2002年09月08日
《再谈网志(blog),不可不谈》2002年09月11日
《Blog 七嘴八舌》2002年10月18日
《追击鲜活新闻现场,Blog 大有可为》2002年10月22日
《Blog 的生命力》2002年10月24日
《从应用和现象,看Blog的生命力》2002-11-30
《毛向辉个人博客文章》

沈阳    网虫文化派

    个人描述:笔名sz1961sy, 1961年生,广东省中山市人,现工作于北京。读过畜牧兽医、中外比较文化、中外比较法律、港澳经济、市场营销等大学与研究生课程。 当过6年兽医(其中3年研究"动物行为学"特别是"猪群咬尾巴综合症")、在国营外贸企业工作过14年,在政府机关工作过4年。1995年10月开始上网冲浪,1997年学建网站,曾在近20个中
文IT论坛担任过版主,2000年被《博库》网评为"十大版主"之一,入选《互联网周刊》"108大虾"。

    影响力:因《网人心态趣谈系列》而被入选《互联网周刊》"108大虾"之一的这个系列是典型的网虫文化博客文章,从商人变为文化人的二年多时间,用网络文化改构观念实践、参与中国博客文化现象的推动。在论坛上,从笔名"sz1961sy"的贴子比真实姓名("沈阳")更吸引网友点击,证实中国博客文化的认知度。提出了"中国式博客是指:汲收了西方互联网Blog表达方式,用中国文化特点传播思想、在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以个性化综述、表达、理解、翻译、评论业内动态的互动、互为式交流方式。 " 的定义等有关中国式博客的文化学架构理念。

博客理念:
《网人心态趣谈系列(100集)》(2000-2001年)
《网虫随笔系列(已写88集)》(2001-2003年)
《博客随笔系列(已写24集)》(2002-2003年)
《博客带给大众什么?》2002-10-10 
《博客、博客网站与博客精神》2002-10-12
《试答<职业>杂志的"博客"采访提纲》 2002-11-8
《论中国式博客(1.0版)》2002.12.8

洪波 爱恨交加派

    个人描述:1996年进入IT领域,1998年在潮流的裹挟下涉足互联网。耳闻目睹,虚虚实实,实在不敢乐观,当然也不过分悲观。颂歌有别人在唱,不缺我一个,所以我就唱唱反调。五音不全,敬请包涵。

    影响力:把洪波选入这第十个人的理由很简单,是他促进"秀才"方兴东的博客概念严谨、完善化,作为声称不支持博客概念的独立撰稿人,洪波的"博客"情节从一开始就是"爱恨交加",因为他认为:"Blog是一种宗教,或者至少,它是一种值得那些人信奉并广泛传播的理念或思想。他们很多时候看起来都有一种大义凛然的悲壮,这种痛苦不堪的悲壮,常常令我等不知道什么叫崇高的凡夫俗子喷饭,但我还是得承认,他们是精英,是被上帝挑选出来做Blog旗手和理论家的。因此,他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沉浸在自己营造的宗教氛围中,围坐在B、L、O、G这四个字母拼成的图腾之下,用意念和意志改变着互联网,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类的文化乃至生活。不仅是博客,整个中国精英阶层,基本上都有这样的通病,动不动就匹夫有责,动不动就以天下为己任。有了这样精英意识的自觉,想想看,如果不把Blog搞成一场全民运动,岂不辱没了他们的精英身份,他们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因此,洪波其实是一位博客情结很深的博客运动反向推动者。(沈阳)

(http://tech.21dnn.com/28/2002-12-31/71@611767_4.htm )

(http://column.bokee.com/2986.html)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