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2012年中国全媒体十大现象四  手机报用户日渐式微

sz1961sy 发表于 2000/12/29 14:22: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百科名片“手机报”词条这么写

    手机报(Mobile Newspaper)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在手机上开发发送新闻、图片、广告等功能,手机报可以为企业发送大容量的多媒体信息,手机报包括长达1000字的文章、50K的图片。 (http://baike.baidu.com/view/376380.htm

      手机报成立于2006年8月1日,致力于打造网络新媒体,以学习教育为主,发展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

 


       手机报有优点,也存在劣势,这些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手机报的发展。具体地讲,存在以下问题(本人作了一些修改)。
   1、手机终端的限制。 据新华社电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截至2012年11月底,我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7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突破11亿户,3G用户达到2.2亿户,其中TD-SCDMA用户8237万户。我国智能手机用户订阅手机报的欲望正被新的客户端所取代。
   2、订阅价格的影响。彩信手机报的包月价在3元到10元之间,一年定价在100元左右。相比于传统媒体全年几十元的定价,手机报在价格上没有优势。如浙江省《杭州日报》手机报,2005年4月1日前,杭报手机报是免费体验阶段,有10万多订户,4月1日至12月31日是优惠期,5元包月,目前有1万订户。
   3、阅读习惯的影响。据了解,能够收发多媒体短信的手机,一般一个屏幕只能显示100个左右的汉字,而一个版面的报纸通常都在5000多字,要想看完一张报纸,读者需要翻阅50页左右,阅读起来十分麻烦。人们习惯于宽屏和浏览式阅读,而对狭窄视觉范围内的频繁翻页阅读,人们还需要适应过程。

 

      笔者这一年来在全国各地同很多经营手机报的单位交流,汇总起来有几种情况:


     一是结业停办,主要原因是成本增加与收入预期增长不同步,忍痛割爱。

     二是减少内容,主要原因是客户广告投放减少,收入少迫成成本控制。

     三是成本增加,特别是授权成本,一个明显例子是自2011年4月18日开始,移动手机早晚报里的天气预报内容因业务调整而取消,这是因为中国天气网自己推出手机客户端,如果电信运营商要使用天气预报内容,必须支付巨额费用。

     四是形式转型,这是目前的大趋势。例如,光明网推出的“云端读报”就免费给有资质的媒体使用,并且是三大运营商主流报纸电子订阅的支撑后台,这一年己有很多有资质的媒体启用“云端读报”推送,反应良好。

    手机报用户日渐式微现象,说明在数字出版时代,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技术推动出版创新,用户只喜欢更便捷、更低成本、更丰富多彩的数字出版产品。这不是谁决定,是数字经济产业化特点决定的。

    沈阳
    14:18 2012-12-29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