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中国IPv9真相(4)十几位中国互联网权威专家的信

sz1961sy 发表于 2012/12/5 23:37: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上文提到,沈阳在发表《互联网上的“周老虎”—— IPv9 冒险游戏揭秘 》一文之前,己知道中国十几位权威专家曾经联名给信息产业部(后来改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写了一封信,它是2006年邬贺铨院士受“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委托,召集国内互联网有关专家,当面听取谢建平及其团队的汇报和答辩,讨论形成专家意见。下面是这份专家意见信最后版本(2006年5月3日定稿,正本是这些专家的签名及“国家信息化专家委”文件编号):


《关于IPv9问题》


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在2006年3月召开IPv9问题座谈会,听取了十进制网络工作组部分成员对IPv9(注:国际互联网标准组织IETF的文档中对IPv9早在1992年就有其他定义,见RFC 1347)的介绍,与会专家认真的评价IPv9的特点,IPv9采用了新的与IPv4和IPv6不同的地址格式,但仅仅在地址结构上的变化不可能解决互联网的安全问题,相对于国际上通用的IP地址模式,IPv9特殊的地址格式没有显示出有特别的应用价值。

一.互联网的地址结构
在互联网中所有信息依长短不同装在一个或多个数据包(被称为IP包)中传送,每个IP包配有一个包头,用以指示该IP包应送达的地址。
目前使用的IP包格式称为IPv4,它由4个字节(共32个比特)组成,地址容量达40亿个。由于历史的原因,美国作为最早使用互联网的国家,它过量占有大量的IPv4地址,留给发展中国家的地址不足,另外当初没有预见到移动通信网的发展,IPv4对移动互联网的支持能力有限。
鉴于IPv4存在的问题,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ETF提出了新的IP地址结构----IPv6,它由4016个字节组成,地址容量达到3.4×10 个,之所以考虑这么大的地址量是为了适应将来无处不在的物件连网。由于地址容量大,可以不必如IPv4那样动态分配地址,而是对每一个用户每一个终端固定分配地址,为实现上网实名制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构建诚信网络。IPv6还注意到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优化。IPv6的试验在国外和国内先后进行,技术上已不存在问题,现在集中在产业开发和应用开发上,预计从IPv4到IPv6的过渡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IPv9的技术特点和应用价值
我国十进制网络工作组提出了另外一种新的地址结构----IPv9,它采用电话号码的方式用十进制数字表示,分为根域(2位)、顶级域(2~6位)、二级域(2~6位)和子域(不定长),总长度不超过256位,地址容量****可达10 个。
1.IPv9对应十进制域名
在互联网访问网站时多数用的是英文域名,国内也可用中文域名,IPv9采用类似电话网编号的十进制数字代表域名也是可行的,因为域名仅仅是便于人们记忆的代号,在网上都将映射为二进制表示的IP地址。从这个意义上说,过长的十进制数字反而不便记忆,使用也不方便。另外十进制仅是地址的表达形式,不能由此将网络称为十进制网络,所谓“用这类地址的计算机采用了十进制算法”则更是牵强附会。有一种说法,IPv9有利于将物品的条码直接转换为IP地址,但只有物品连网时才有此需要,而能够连网的物品可能在包装上就嵌入射频标签(RFID)芯片,利用此芯片将条码转成十进制地址或二进制地址都同等容易。因此十进制域名和地址没有表示出有实际意义的优点。
2.IPv9有远多于IPv6的地址
IPv6的地址量已足够多,看不到再增加地址量的必要性,而且地址量的增加也是有代价的,路由器上选路时间也会增大。
3.IPv9的自主知识产权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网站查到目前十进制网络工作组的有关人员申请了十个与IPv9有关的发明专利和两个实用新型专利,其中有两个发明专利已授权,即CN02135182.6(联网计算机用十进制算法分配计算机地址的总体分配方法)和CN98122785.6(采用数字码给上网计算机分配地址方法),其他的专利主要是关于IPv9设备,给出了可能的但并非唯一的实现方式。由上述情况看,IPv9的主要知识产权集中在计算机使用十进制地址上网方法上。
由于互联网协议标准化的历史原因,IPv4和IPv6的地址格式是没有专利的,不存在使用IPv4和IPv6的地址格式及TCP/IP协议付专利费和版权费问题。很多国家申请了很多涉及互联网专利,但主要是软硬件和系统实现技术。由于IPv4/IPv6和IPv9主要不同在地址的表达方式,至于网络设备的机理和实现技术没有本质不同,因此互联网已有的专利其权限也可能覆盖到IPv9的设备,上述IPv9的专利对此没有什么保护作用或十分有限的作用。幸而到目前为止互联网还未发现有类似移动通信CDMA那样的难以绕开的专利。
4.IPv9的安全性
目前我国网上大容量的核心路由器主要来自国外厂家,对设备上是否有后门等安全隐患有所担心。有人认为IPv9路由器由中国开发生产,没有此类安全问题。实际上,如果中国能够开发大容量IPv9核心路由器也就能够开发出同等容量IPv4或IPv6核心路由器。因此路由器的安全问题不在于是IPv4、IPv6还是IPv9,而在于我国是否能掌握核心路由器的关键技术。

三.互联网的治理问题
互联网的域名需要服务器加以解析才能将IP包引导到对应的目的地地址,负责顶级(例如 .com和.cn)域名解析的服务器被称为根服务器。由于历史原因,全球13个根服务器有10个位于美国,另三个分别放在英国、瑞典和日本。根服务器目前名义上由一个非营利的国际组织ICANN(互联网域名和地址分配机构)管理,但实际上受美国的控制, 2005年7月1日,美国商务部借口互联网对美国的重要性而宣布无限期保留对根服务器的监控权。从技术角度看,根服务器的控制者可以屏蔽掉某一顶级域名,使该域名所涉及的网站无法被访问。尽管美国一再声称不会这样做,但其他国家仍然担心根区记录被美单边修改。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不少国家提出改变域名管理权由美国控制的状况,这一斗争还在进行。
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我国已经设立了一个镜像的根服务器,“.CN”域名下政府、科研及国防网站的域名解析无需出境在国内服务器上就可完成,今后还可以做到所有中国顶级域名“.CN”都由我国自设的服务器解析。这样,即使在最坏情况下,国外的用户虽然无法连接到我国的网络上,但国内互联网正常运转。
IPv9的提出者认为中国可新建基于IPv9的互联网,它的根服务器就设在中国,这自然不受美国控制。但如果此网不与国际互联网互通或者国外的根服务器不能解析我国的顶级域名的话,在正常情况下,国外用户也无法访问国内网站和用户,比前述设置IPv4/IPv6镜像服务器的情况还不如。至于认为全世界都使用IPv9,中国将取代美国控制IPv9根服务器的想法则仅仅是一厢情愿。

四.关于IPv9的可能应用方案
中国使用IPv9建设一个新的互联网,通过网关与IPv4和IPv6的互联网连通。这种方案看不出采用IPv9的优点,网关还可能成为通信瓶颈。
中国使用IPv9建设一个封闭的网络,不与国外的互联网相联。这样能够做到独立和安全,但封闭的网络采用IPv4或IPv6同样也可以做到独立和安全,因此仍然看不到采用IPv9的意义何在。而且封闭网络在获得安全的同时失去了与国外互联网互通的好处。
中国的公用互联网采用IPv4或IPv6,政府内网或某些部门的内网采用IPv9,两个网不互通。在这种情况下内网采用IPv9而不是IPv4或IPv6只有一个理由,即因人为故意或误操作而发生内、外网相连的情况时,因两网地址方式不同而避免了不希望的互通。但目前IPv9设备的成熟性远不如IPv4也不如IPv6,如果真要决策用IPv9建设国家的内网,设备的成熟性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五.建议
1.互联网是世界的互联网,应该鼓励国内有更多单位和个人参与互联网国际标准的研究,向互联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标准草案,争取成为国际标准。
2.互联网存在的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不是单纯从地址结构上做改进就可以解决的,IPv6是如此,IPv9也是如此。我国应重视对新的互联网体系的研究,中国在互联网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创新空间。
3.我国有些单位和企业直接用.com做其网址的后缀,以为这样就是与国际接轨,导致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用户访问此网址时都需要到国外的根服务器去解析,失去了国内.cn镜像根服务器对其的保护。建议从国有单位做起,回到用.cn做其网址的后缀。
4.在互联网的治理问题上,我国应继续加强在联合国和世界信息峰会中改变美国单边管理互联网状况的努力。

= =================================================

这份资料证明:我国互联网权威专家对IPv9的看法历来是清晰的。

由于“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己经不存在,所以要找到原编号文件及邬贺铨、胡启恒院士、钱华林教授等十几位教授签名的入档文件原件己比较困难,而上面这份电子文档是它的最后版本,现在公开,让世人知道中国有一批尽职的科技工作者曾经不畏政治压力,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精神。

本人正是在这些专家的精神感召下,拿起了笔,写下了《互联网上的“周老虎”—— IPv9 冒险游戏揭秘 》一文并得到工信部自己媒体《中国网友报》在头版登载。

所以,在中国,打假不仅仅是方舟子那种“新语丝”式的审判,还有正规媒体的从业者的行动,这不仅仅是一直存在,而且行之有效。

沈阳

2012年12月4日 0:01 写于北京家中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