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一位客居北京19年中山人看中山市的未来(上)

sz1961sy 发表于 2019/8/17 18:15: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沈阳

1.作者介绍

本人出生在母亲的家乡广东揭阳县,外公取了“阳”为记,配上父亲的“沈”姓而叫“沈阳”。

所以,本人的名字与东北地区与那个城市名字没有什么关系,也便于区别同名同姓的各大名校教授(尽管本人也是在两个名校是 “客座研究员”)。

我的父亲是广东中山市窈窕村(这个村曾经是市里两个文明示范村之一)出生,从1951年中专到仲凯农校、大学到华南农学院,一直到48岁(1985年)才象小说《红旗谱》一样,一个人出门、带一家子人回归家乡。那一年,我们一家调回中山市工作,是两位汕头农学院的讲师和一个1981年毕业在揭阳县人民政府财贸办公室干部,算是为当时中山市仅有不足300位工程师人才队伍加分。


中山市比我们夫妇结婚后第一次回去的2004年更加漂亮、宜居了,更加是生活的好地方




回中山市工作了14年之后,本人作为中山市第一位互联网上网用户,于2000年选择到深圳参加创办ICP中国联盟的工作。后来,应邀北上到了北京,2001年元旦参加千龙新闻网在世纪坛的申奥誓师大会网络直播,在千龙网工作了十年整,20105月应邀到《光明日报》光明网工作至今,在北京工作了19个年头。

2.侨乡中山

20021225日,我在当时的空军总医院采访时,有一位刚刚从中山市小榄镇采访回北京的媒体同行(她也不是北京人)听说我是中山人,问了我一句:“中山市我太喜欢了,那么好的地方,你干嘛跑到北京来呢?”

当时我回答她说:“我也不知道,不过,象我这样弃商从文、尤其是到了北京媒体工作的人确实很少。”不过,我也告诉她:“我父亲在去世前对我说:中山人的长子外出是侨乡的习惯,他支持我出外工作。”

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是侨乡中山的文化根基。因为中山市位于珠江口(珠海原来是中山一个镇),每一个中山家庭都有亲人在外侨居。是广东四大侨乡(中山、梅州、江门、潮汕)之一。我在中山市工作时,有一位老家在中山市沙溪镇的同事说:

“我们乡邮局统计过,有114个国家和地区的邮票。”

侨乡文化的特点包括:

开放包容、好客乐施、慈善公益、勤奋好学等等。

这些,在今日中山市的市容市貌中、在中山人(新老中山人)的行为举止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

3.人故里

中山市原名香山县,因为每年在市中心区的五桂山区有一段时间会散发出花香味而得名。全市就是以五桂山为中山,由一个90多公里的公路环绕着,五桂山是珠江三角州的最高峰,山上有珠三角地区所有的通讯、电视电台工作站。


【新春走基层】在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看家乡的历史


中山市是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才由香山县改为中山县,纪念孙中山先生。事实上,在中山市,除了孙中山先生是伟人外,有记录的近代名人包括:

国民党政府的将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各十几位(都出在一个镇上)。

因此,一年一度的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活动,可以见到很多来自全球各地的中山人回乡绵怀先人故里,这个是中山市作为名人故里的一个重要文化活动。

4.慈善中山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但是很少人知道孙先生与红十字事业的渊源,更不了解孙先生在红十字启蒙运动中做出的伟大贡献。


据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池子华教授(我的领导)考证:1896年孙中山流亡英国伦敦期间结识了红十字会的柯士宾医生。柯士宾告诉他,自己所著的《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一书,有法、德、意、日四国文字,希望孙中山能将该书翻译成中文。孙中山欣然接受柯士宾的请求,很快翻译完毕。次年中文版的《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由伦敦红十字会出版。




孙中山先生通过翻译《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广泛宣传红十字会的“济人之术”。他在序言中说:“恻隐之心人人有之,而济人之术非人人知之,不知其术而切于救人,则误者恐变恻隐为残忍矣,而疏者恐因救人反而害人矣。夫人当患难生死俄顷之际,施救之方,損益否当,间不容发,则其理不可不审求也。此泰西各国通都大邑,所以有红(赤)十字会之设,延聘名师,专为讲授一切救伤拯危之法,使人人通晓,遇事知所措施”。通俗一点讲,救人要得法,如果不懂得救伤之法,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救人不成,反害人矣。看来光有“恻隐之心”是不够的,还要懂得“济人之术”、“施救之方”,这正是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精髓之所在。

孙中山的译著在国际上广泛发行,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190435日上海《申报》发表《中国宜入红(赤)十字会说》的评论,倡议中国应该成立红十字会,同时应该培养救护人才,而孙文所译的《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就是很好的教材。1904310日,中国红十字会在上海诞生,可谓水到渠成。



大家今天所见“博爱”两字是孙中山先生为番禺红十字会成立时的题字,原迹存放在中山市的“孙中山纪念馆”。这两个字也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口号。




【新春走基层】在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看家乡的历史

而过去近30年来,中山市红十字会的慈善万人行,共筹到来自海内外的捐款总计超过10亿元人民币,这些现金60%以上是个人名义捐助,且建设了包括一个博爱医院等一批人道公益服务机构。每年中山市红十字会为十万位有需要帮助的民众(不论是否有中山市户口)提供人道公益资助。




中山市红十字会的筹资金额一直占广东省红十字会的1/3,中山市的慈善万人行也是上海世博会上唯一的范例,记入世博会档案中。

5.平安中山

中山市的治安机制是最早引入香港的人人参与模式,即每一位中山人都为平安中山贡献一份力量。


看到中山市110“报警定位”牌子,记者想起北京市东城区治安网格



平安中山建设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山市作为全国最早对外开放旅游城市而开始部署,当时的电子眼可能是全国地级市最早的城市之一。


中山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中心(摄影:沈阳

而作为中国著名旅游城市的中山市,公安局给基层的安全要求是:各重点公共活动区,如果发现抢劫行为,必须在劫匪跑出100米内抓到。有知情人说:在中山市各大公共场所,身穿警服的和不穿警服的警察是1:3


中山市闹市区巡警比以前多而且全副武器装备(摄影:沈阳)



所以,任何人想在中山市闹市做坏事,那是相当地困难。


左起:刘宗伟 姚舞云警官,沈阳及沈瑗杰,张演强警官合影



本人是2001年底开始采访过几任中山市公安局宣传科长,他们都给我介绍很多为确保平安中山的感人警察故事。在中山市,警察叔叔阿姨是民众很信赖的好朋友:

不论你在街边求助、在电话求助、在申请身份或者出境证件、通过客户端求助,都能及时得到支持和帮助。


中山市公安局@平安中山微博



6.中山通信

中国开放改革之后的电信业发展,是迈向现代化的一个标识。在上世纪80年代,由固话普及到BP机是第一个阶段,这时,中山市的电信局下属公司曾经占有中国BP70%的机站市场。这是开放的中山市在开放的政策背景下,为中国人的通讯现代化做出的贡献。

199510月,是********批互联网用户(3000家)中,中山市就有一家,即本人所在的企业。那一年,中山市仅仅有5个人申请,本人是第一位正式开通的用户。

而之前,中山市的电脑教育是1988年第一批286电脑进中山市开始,民众已经有了的8年普及电脑基础。

《中山日报》第一篇普及互联网域名注册知识文章,是在1999年中,是本人应当时广告部主任高菁同志之邀,每月一篇文章,约1/3版。

中山市是最早引入多家电信运营商进行市场竞争,方便用户有更多选择的城市。2015年网络宽带连接上网(小区接入)也允许民营公司进入。

所以,在中山市,用户是电信服务的主人,不好的服务商很易被换淘汰。是真正的开放市场。

7.中山出境

中山市是中国著名侨乡,绝大多数原来的中山市人的家庭都有亲戚在海外或者在港澳台地区。有一个统计数据介绍:原来的114万中山人,有112万亲戚在海外或者在港澳台地区。

走亲串戚、去国外结婚(本人差一点就是成了其中一位),是每一个中山市人的家常事。

这就涉及到了出境问题。因此,中山市是在2001年底成为1949年之后,全国首个给市民开放申请因私《个人护照》的试点城市: 200141日中山市在全国率先试行了凭身份证、户口簿按需申领护照。

本人是在2001年底去采访报道这件事,体验了一个小时就全程办完的流程(本人之前出国都是拿公务护照),而最近几年,发现办《港澳通行证》续签,只需求到公安局办证大厅现场,在类似ATM机子上,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自助办妥。

所以,中山市民(包括办了居住证在中山市工作外来人员)办理出境证件十分方便与快捷,满足了民众出境的需求。

8.中山楼价

中山市的楼价一直升不快,而备受热衷炒楼经济学者和网络大V 抨击。但是,作为受过产业经济研究生专业教育的本人,认为中山市政府的楼市政策是值得全国学习和借鉴的。




首先,中山市是第一个学习地价拍卖的城市,一直以充裕土地供应,让房地产市场价格因为保证供应而价格每年每平方升100元,保持了十几年,这个应该是欧美成熟市场的正常现象,与中山市的经济环境(富福型社会)相适应;

其次,尽管现在中山市的现楼楼价上升,但是,有足够平宜的充足二手楼(一平方6000-8000元,还有100万平方面积可以供应)的存在,让”居者有其屋”的新加坡现代城市经济模式在中山市得以实现。

第三,每一年春节,当我把中山市的楼价写成报道发布在光明网记者“新春走基层”中被传播后,总会收到一些各地朋友微信告诉我:他们在中山市拥有房子、定期去生活的感受。安居乐活,这难道不是中央的楼市政策吗?

最后,因为我这些年回中山采访报道多了,遇到了一些在中山工作10年以上的新中山人,尽管他们的户口还没有进中山市,但是,他们都能买得起中山市的房子、把一家都迁移到中山市生活。

这,难道不就是********个获得联合国“宜居城市”荣誉的中山市应该有的样子吗?

沈阳

20198171418分写于北京市家中(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