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十进制网络”真的是中国互联网救世主吗?

sz1961sy 发表于 2008/4/18 9:55: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2008年04月17日 19:16 源自:华军资讯

        1月23日,又一场“十进制网络”讨论推介会在北京召开。这是自2004年12月底那一次由《经济》杂志记者周季钢《谢建平:中国的比尔•盖茨 还是妄想狂》一文开始引发的中国媒体并且波及全球互联网社区上,以“IPv9”、“十进制网络”、“.China域名”为关键词热门的热门争议话题。笔者从2004 年12月至今写了超过40篇近20万字、脚印涉足亚太地区全球互联网技术、政策、法规专家、官员采访,也与发明人谢建平先生等沟通,本文将自己4年来的《中国IPv9调查》作一个压缩版本总结。

  沈阳(sz1961sy)  

  知名域名专家 沈阳

  一、什么是“十进制网络”?

  所谓“十进制网络”是指“采用十进制算法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新一代网络”,“十进制网络”用户可以输入数字域名,比如“123456”,去替代类似于“www.abc.com”这样的域名。它在技术上包括两个部分:数字域名系统和IPv9网络协议。商业互联网(Internet)共分为七层结构,其中涉及“网络传输协议(TCP/IP)”、“域名系统(DNS)”属于基础性结构问题,一般用户仅仅了解应用层的问题。为了让公众明白本文涉及问题,笔者先对互联网结构发展作一个扼要描述。

  二、全球互联网的基础结构

  互联网是融合了电报、电话、无线电以及计算机的发明、提供了进行全球广播的能力、提供了信息传播的机制以及在个人和他们的计算机之间进行合作和交互的媒介,而从不必顾及他们的地理位置。现有互联网传输协议有四个基本规则即:每一个网络都应该能够独立,并且在将它连到互联网上时不用对它的内部作任何修改。通讯效果最优。如果有一个数据包没有到达目的地,就应该立即从源地址重发这个数据包。在连接网络时将使用黑盒子的思想;这种黑盒子后来被称作网关和路由器。在黑盒子里面不需要保留任何关于刚刚通过它们的数据包的信息,这样就使得这种黑盒子十分简单并且也避免了适应不同的类型的错误以及从中恢复的复杂性。在操作的层面上没有普遍的控制。

  此外还有:防止数据包的丢失造成网络连接永久失效以及保证能成功地从源地址重发这个信息数据包的算法。提供一条从主机到主机的“管道”,使得在中间网络连通的情况下可以将多个信息数据包从源地址发送到目标地址,其中还要考虑到所有参与传输的机器的处理权。网关的功能是允许它恰当地转发信息数据包。其中数据包括解释IP地址头以进行路由、处理各种接口,以及在需要时将信息数据包拆成更小的数据包等等。端到端的校验、将打散的数据包重新组合成完整信息数据包的要求以及在需要时对复制的检测等。全球寻址(域名)的需求。在主机到主机间进行流控制的技术。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的接口。

  互联网络的OSI模型结构发展:在早期的网络中只有大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跑在专用的系统和协议。因此只有那些使用可兼容协议和操作系统的系统间才可以相互通信和交换数据。这些不同的专用系统间要实现完全的相互通信是非常困难的。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七层体系结构的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模型和功能数据包括一下七层(从上到下):附图

  应用层:为用户应用提供服务

  表示层:数据翻译、转化、加密、解密和压缩

  会话层:会话的管理和会话控制

  传输层:程序/进程之间端到端的通信

  网络层:逻辑编址和路由

  数据链路层:帧的传输和接收

  物理层:信号的编码、介质和连接器

  现有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包括三方面。一是互联网是互联互通:它是全球互联互通的数字化信息网。这是它的基本工程技术特征之一。因为有了“全球互联互通”才能存在全球互联网的信息共享、知识分享,这是全球信息化技术进步的源动力。二是互联网具有信息一体化:互联网数据传输协议相应的全球信息一体化格式,可以让Anyone(任何人)、Anywhere(何处)、Anytime(何时)分享网络上的信息财富,这就是“信息一体化”的完整概念。三是全球标准是产业化核心:全球互联网数据传输TCP/IP协议是一个全球工程技术人员认可、由 IETF公开讨论、经过大家修改、完善、获得绝大多数全球互联网专家认可、以公开文档(RFC)免费供给全球工程技术人员在互联网布网时调用的全球工程技术标准,因此才给互联网带来了产业化机会。这是今天我们看到互联网在全球成为一个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技术核心。

  据专家介绍:在全球网络中还存在数千种网络传输协议,数据包括大家很熟悉的银行自助提现金柜员机所连接的专用 ATM网络,它有一个专用、不开放、内部协议。还有咱们国内公安、法院、税务、工商系统的那些内部网络专用、不开放、内部协议。他们内部都是用自己的虚拟网络做定位,都是以数字做为“寻址”,而不是互联网上的用“域名”做为“寻址”。

  三、十进制网络与中国IPv9本质调查

  笔者曾经采访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首席科学家钱华林研究员、请教有关“中国IPv9”问题。他谈了6点看法:

  1、 上海的“中国IPv9”与全球ICANN的IPv4,IPv6的IETF标准无关。

  2、 什么是“数字域名”发明?全球域名LDH中的“D”便是“数字域名”缩写(笔者注:LDH是“Letter Digital Hyphen”意思是“英文域名字符”的缩写)。

  3、 把“数字域名”当作专利,这与拿“8848”、“3721”这种数字去登记专利有些类似,欠缺乏严谨性。

  4、 上海的“中国IPv9”“数字域名”与IETF的“数字域名(ENUM)”不是一回事。

  5、笔者问及上海的“中国IPv9”“数字域名”插件安装与韩国Netpia公司Keywords服务操作(PC设置)相似时,钱华林老师告诉笔者:上海的“ 中国IPv9”操作(PC设置)与韩国Netpia公司Keywords(关键词寻址)服务操作(PC设置)相似但本质上不同。

  6、 全球TCP/IP协议(IETF)把IPv4向IPv6发展是因为IPv4地址资源不够,但是从IPv4向IPv6转移的成本很高、技术过渡都遇到很多困难,不过IPv6己足够全球互联网使用,没有必要再开发一个成本更高、说可以永远用不完的IPv9。

  从笔者4年来采访的多位全球知名互联网科学家后获得的一个结论是:数字域名根本不是创新。因为在网络发展的初期,用户只能用长的、麻烦的数字地址来标识和指定机器。电话号码由标识地区、城市和电话所在房子的层次式数字策略组成。电信交换机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络中使用这个信息来定位目的并且完成呼叫。如果你想让它呼叫或者到达一个远程的主机或者Web站点,则你的计算机同样也需要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与电话号码类似,IP地址(网络层地址)由数字组成以便计算机可以理解它并且找到到目的地的路径。

  现有互联网的寻址协议:计算机可以标识了通过此路径的用于点到点传输的低层地址(MAC地址)。基本上,使用名字而不是IP地址的能力是为了方便我们,而不是计算机。当一个用户设法用名字定位某种资源时,设备需要将该名字解析为逻辑网络层地址,反过来当它到达目的网络用于传输时又必须解析为数据链路层地址。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在传输任何数据之前完成。现在互联网由上百万的主机组成,每一个主机有自己的IP地址和名字 (如果配置了的话)。为了到达一个主机,可以使用名字而不是IP地址。然而,要把一个名字解析为一个地址,你需要以下两件东西之一:一个域名(DNS)服务器(电话操作员)或者一个定位表。域名服务器提供了名字到IP地址的查询服务,这很像一个电话操作。

  这个TCP/IP协议一直使用第四个版本,因此叫做IPv4。12年前,国际互联网标准组织IETF(www.IETF.org)认可的一个新的版本IPv6。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综合笔者近期收集、采访了多位专家意见,他们认为中国“十进制网络”下的IPv9有三大缺陷:一是它是由中国一家私营企业开发、操纵的一个私有数据传输协议,尽管它声称“兼容”全球互联网,其实仅仅是类似3721一样让用户电脑再装一个改变DNS指向插件(媒体称它为“流氓插件”)、跑进一个“广域网(简称LAN)”。二是跑在IPv9网上用户如果没有IPv4网存在,是不可以上全球互联网上跑、“偷看”全球互联网上内容、而全球互联网上用户若不装DNS指向插件是看不了十进制网络信息、因为它的一个专用“局域网”。三是IPv9是一种“冷战时代”思路,类似咱们上世纪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反帝、反苏、反霸权”而“深挖洞、广积粮”宣传。现在咱们综合国力都在向前推进、技术、资本、人才都参与了全球化经济竞争中,IPv9网络实际上还不是什么“下一代互联网”,只是将不懂互联网基础技术复复结构的中国老百姓耍一把而己。

  从立法角度,现在中国的合法“域名”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王旭东部长2004年第30号令施行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及根据2006年《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的公告》:我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至今为止只有:顶级域名CN、“中国”、“公司”和“网络”3个中文顶级域名。全球互联网络只有具备下列技术、政策条件才能叫做合法“域名”:

  一是获得全球Interner标准组织IETF认可、成为标准文档(RFC)、开放给全球互联网技术工程师共享的互联网络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式的字符标识协议。二是协议可以申请专利权,但是为了成为公众协议,必须放弃商业利益部分限制。即符合免费公众协议授权原则。三是获得所在国家、地区立法确认,具有可以寻找司法协调机制的完善制度(“日出条款”)。在出现司法救济时“有法可依”。不具备上述几个要素的声称“域名”互联网络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式的字符标识产品,都属于非法(定)“伪域名”。例如:2002年2月德国电脑工程师开发互联网的一个名为ORSN(开放域名系统服务器网络)的机构建立的 “伪域名” 系统。荷兰一家公司建立的域名系统。

  由此,笔者认为所谓中国IPv9及“.china”域名、它的本质就是Internet的非法定域名。因为它不具备合法“域名”的几个要素,因此是彻头彻尾的Internet伪域名!

  四、“.China”是伪域名

  首先,信息产业部网站上至今没有一条有关启用.China域名公告。仅从媒体中散布“信息产业部启用.China域名消息”,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制定《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混淆视听,让公众以为中国存在有两个信息产业部制订两套互相不兼容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

  其次,技术上含糊其辞。正如一位工程师所写:从现有的所有关于“十进制网络”和IPv9的报道里,无法获得任何技术方面的信息。报道中那些看似是技术方面的介绍,事实上都是含糊其辞,避轻就重,说难听点就是哄外行的。稍微仔细地对比一下前前后后的这么多报道,你就会发现不管技术方面还是非技术方面,翻来覆去都是那么几句话。报道还不断地强调IPv4、IPv6的控制权、安全问题,这确实存在,但是言过其实,有危言耸听的嫌疑。

  第三,政治味道太浓。在国内,科研和技术带有政治色彩已经是见惯不怪了,但是当一项技术的政治味道过分浓厚的时候,通常就很可能有问题了。笔者曾经在日本APNIC(亚太地区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京都会议上采访了一些专家,他们认为:“有关IPv9的宣传有些不是技术性的,是经不起搞技术的人的推敲。”清华大学李星教授,他还说:“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学术民主,很重要。既然有人信有人说,也可以试一试嘛,反正时间会证明的。不管是民间的创造的还是官方推进的技术,都会被时间证明是否有生命力。ATM、ISDN这样的技术,现在怎么样,都可以看到。如果回到纯技术层面,其实关系倒不是太大,可以靠学术民主来评论,决策。学术民主是一种非常健康环境。我们千万都不要把技术问题政治化,技术问题政治化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情,早晚要付出代价的,可能还会是非常沉重的代价。 ”“商业化其实我觉得无所谓。如果商业里边有人信你,就可以,最重要的就是别政治化。千万什么东西不要政治化,商业化倒没关系,有人愿意,上市股票炒倒没什么事,因为自有公论的,如果一个东西靠商业化运作,我倒觉得没什么的。不要政治化,一到政治化的时候,用一个政治题目来压人,往往是犯错误的。” APNIC执委吴国维教授则认为:“科学跟工程,我认为,尽量不要和政治在一起,绝对会造成困扰,莫名其妙。这跟那有什么关系,那跟那个没关系啊。你讲的政治那个到最后其实是利益问题、分赃啊、利益分配问题,那个问题已经超出了科学跟工程能管的范围了。”

  五、一些网友评论

  一位计算机网络工程师这么写道:如今,这个十进制网络有个标准工作组,从名字上看是隶属于信息产业部,但是和十进制网络相关的报道中,出现得最多的单位却是某校经济学者,为其摇旗呐喊得最多的也是这些人。不知道某校经济学者是怎么会涉及其中的,但是不管怎么看,它都不是一个应该插手科技事务的单位,完全外行的政治单位去推动一项它完全不了解的技术,是很大可能会受骗的。我非常担忧这会是又一出“正龙拍虎”式的闹剧,那样我们的政府的公信力将再次遭受损失。

  另一位网友则这么写道:互联网的本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为什么网络能够发展得这么快,就是因为它是向所有人开放,在网上每一个人都是真正平等的。信息时代的历史已经明白地告诉我们,哪里有开放,哪里就有发展;哪里有封闭,哪里就完蛋。某些人以为自己掌握了权力,就可以肆意妄为,随意剥夺人民的自由。他们一定是不会得逞的,历史不站在他们这一边,人类社会的演化反复证明了一点:未来总是属于热爱自由的人们。

  一位新浪网友留言指出:据我所知,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只有规模,电信运营商400多亿,增值运营商200多亿,总共只有600亿,怎么可能交给美国5000亿,这种骗子太不专业了,说的简直漏洞百出,如果相信这种,恐怕是脑袋进水了---典型的学术骗子。有三个很具体的特征:1、谎言吓人:每年至少向美国交付的5000亿元“互联网使用费”。2、大话骗人:“现在IP电话所有的数字技术都是我们解决的”。3、感情惑人:舆论不要老攻击我们,我们给国家做这个事情不容易实际的情况随便哪个老网民都能一眼看清,这个不是骗子,世界上就没有骗子了。

  一位网友在他的博客中指出:这帮人宣称的“打破美国对互联网的垄断”其实也是子虚乌有的。互联网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协议,从来没有限制过所有的域名解析一定要经过美国,更不会说只要美国一关闭根域名服务器国内网络就无法访问了。事实上域名解析现在一般都是在ISP 的服务器上进行的,它在处理缓存中不存在的记录时,确实一般配置为先查询根服务器找到顶层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可是中国如果愿意,完全可以要求这些服务器把自己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硬放入这些ISP的域名服务器数据库中,这样对cn域中的查询就可以完全不用经过根服务器了。显然,这样做的代价是如果cn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改变,将不得不对所有的数据库进行重新配置,这也是根服务器存在的价值,而并非是所谓的美国要控制互联网。有趣的是,如果域名服务器全部是信产部的,就不知道要收取大家多少解析费了。君不见,手机漫游其实就是相当于域名解析的过程(查询用户现在何处),为何每分钟多收两角钱?不能因为自己小人,就到处宣传别人也小人吧?互联网上什么时候收过域名解析费了?

  知名博客洪波在他的博客中指出:互联网从来都不是为了“重新洗牌”而发明的,也不是因为“重新洗牌”而繁荣的。把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意义,仅仅局限在“重新洗牌”,仅仅为了不再“为美国打工”,无疑是十分狭隘的,也是十分贪婪的。像思科这样的公司,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赢家,是由于准确地把握了互联网的商业机会,而不是因为它被什么人指定为互联网设备的独家供货商。实际上,新浪难道不是互联网时代的赢家吗?盛大不是吗?商业机会永远存在,能不能把握住,是你自己的问题。现在看来,所谓“全球****规模下一代互联网”,根本就是一个商人利益导向的网络,用户在其中似乎只有挨宰的份。互联网所崇尚的自由、平等、奉献等精神,完全被打着国家意志的商业利益所吞噬了。

http://tech.mop.com/net/gn/2008/0417/1916197977.shtml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